第278章 锅是空的,心是满的(2/2)
一个人的梦,竟引动了一座城的热量。
这份热量,同样在西北高原上燃烧。
地质队领队周正带着菌丝样本,成功返回了当初发现沙漠小屋的遗址。
他惊骇地发现,那片被他倒
空腔的内壁上,布满了如同天然灶台一般的纹路。
而在空腔的正中央,悬浮着一团磨盘大小的乳白光球,正如同心脏一般,缓慢而有力地脉动着。
他颤抖着伸出手,轻轻触碰光球。
刹那间,千万人交织的低语在他耳边轰然响起:“我们没走,我们在等。”
当地的牧民证实了这里的异象。
他们说,近来夜里,时常能听到大地深处传来嗡嗡的鸣响,仿佛有巨兽在地下呼吸。
更奇特的是,附近水源地的牛羊饮水后,产奶量激增,奶水甚至都带上了一层淡淡的蓝色。
一位最年长的牧人领着族人跪倒在地,朝着空腔的方向反复叩首,老泪纵横:“这是百年前逃荒路上,那些把最后一口奶水留给孩子、自己活活渴死的母亲们……她们在还债啊!”
牺牲的记忆,正在以另一种形式,滋养着大地。
安宁管理总局内部,一场紧急会议正在召开。
面对民间愈演愈烈的“温食”现象,强硬派高层主张立刻启动“断忆”计划的扩大化方案,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心理性进食仪式”。
“这是大规模的群体性癔症!是精神瘟疫!”一位高级官员拍着桌子怒吼,“我们必须用铁腕手段,将其扼杀在摇篮里!”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这时,一位年轻的研究员突然站了起来。
他推了推眼镜,将一份数据投射到屏幕上。
“各位长官,或许我们可以看看另一组数据。”屏幕上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所有长期坚持“留一口”的社区,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发病率,平均下降了百分之六十三;邻里纠纷报警率,下降了百分之八十一;学龄前儿童的营养不良改善率,更是翻了一倍。
他深吸一口气,直视着满座高官:“你们管这叫迷信?可数据显示,这些活在‘迷信’里的人,比我们任何时候都活得更清醒,更像一个‘人’。”
会后,这名研究员被以“思想动摇”为由,调离了核心岗位。
他落寞地回到家,推开门,却愣住了。
餐桌上,正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白米饭,香气扑鼻。
他惊讶地问妻子,妻子一脸茫然:“没人送来啊,我回来的时候,它就在桌上了,还冒着热气呢。”
他坐下来,默默地吃完了那碗饭。
那晚,他做了一个梦。
梦里,他已故的祖母正站在老家那口黑漆漆的灶台前,一边添着柴火,一边回头对他笑着说:“你爷爷那年饿得快死了,是因为行军路上有个不认识的兵,偷偷塞给他半块饼——现在,轮到你说话了。”
林小树并不知道这些。
他骑着电瓶车,一路向南,最终回到了母亲的老家,一个偏僻的山村。
村口的祠堂前,不知谁立起了一口早已废弃的破铁锅,锅口甚至还有一道巨大的裂缝。
锅底下压着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用铅笔写的歪歪扭扭的字:全村轮流做饭,多煮一人份。
他缓缓蹲下身,查看那口锈迹斑斑的锅。
锅底积着一层厚厚的陈年锅灰,而在灰烬的中央,有人用指头划出了两个字:谢您。
忽然,一阵山风吹过。
锅里的灰烬被猛地卷起,在半空中飞扬、盘旋,竟短暂地组成了一个模糊的背影——肩上挎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外卖包,手中似乎还握着一支写秃了的半截铅笔。
是陈三皮。
那身影并未停留,只是一闪,便随着风散向了远方。
林小树没有去追。
他只是静静地看着,直到最后一粒灰尘落下。
然后,他解下自己车上一直带着的米袋,伸手进去抓了一大把饱满的糙米,小心翼翼地倒入那口破锅之中。
他对着空无一物的锅,轻声说道:“爸,妈,这次我来烧火。”
话音落,锅底那道狰狞的裂缝之中,一点微光,悄然亮起。
林小树跪坐下来,目光死死锁定着那一点针尖大小的光亮。
它比米粒还小,却燃烧着一种倔强的、连山风也无法吹熄的温度。
他知道,自己将要在这里守上一整夜。
这火种并非生于锅中,而是终于回到了人间,而这一次,点燃它的,是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