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79章 灶灰写的信,没人敢拆

第279章 灶灰写的信,没人敢拆(1/2)

目录

那点微光在铁锅狰狞的裂缝深处,像一颗坠落凡尘的、不肯熄灭的星辰。

林小树不敢呼吸,生怕一口浊气惊扰了这脆弱的奇迹。

他维持着跪坐的姿势,山村的夜风冰冷刺骨,从他单薄的外套缝隙里钻进去,但他感觉不到冷,所有的心神都凝聚在那一点针尖大小的火种之上。

它没有燃料,没有源头,只是固执地亮着,仿佛在对抗整个世界的黑暗与冰冷。

他不敢添柴,不敢靠近,甚至不敢挪动一下身体。

他像个最虔诚的信徒,守护着神龛里唯一的烛火。

这一刻,他才真正理解了陈三皮,理解了那些在漫长岁月里,固执地在灶台前留下一碗饭的先辈。

这不是迷信,这是一种契约,是生者与逝者、此岸与彼岸之间,用饥饿与温饱交换的最古老承诺。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直到东方天际泛起鱼肚白,风停了。

盘旋了一夜的锅灰终于缓缓落下,重新铺满了锈蚀的锅底。

林小树熬得双眼通红,正准备起身活动一下僵硬的四肢,目光却猛地凝固了。

锅底的灰烬,竟自发地排列组合,构成了一行清晰的字迹。

那不是潦草的划痕,而是一种沉静而有力的宣告,仿佛由无数只无形的手共同书写而成。

“不是你接班,是我们都撑着。”

林小树的心脏被狠狠攥了一下。

他瞬间明白,这并非某个特定存在的留言,而是所有曾响应“留一口”号召的意念,跨越时空,在此刻达成的共鸣。

是那个在拆迁区废墟里啃着干馒头的拾荒老人,是那个在昏迷中梦见小姑娘吃饭的李秀兰老师,是那个用半块饼救了战友的无名士兵……是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他们用自己最朴素的善意,共同撑起了这口无形之锅。

他没有擦掉那行字,只是掏出手机,对着锅底拍下了一张照片。

他打开“半碗联盟”的群组,将照片发了出去,只配了七个字。

“老家的灶,还烧着。”

照片发出,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林小树不知道,就在他守护火种的这个夜晚,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南方酝酿。

持续三日的特大暴雨导致了大规模山体滑坡,位于灾区腹地的三个由“半碗联盟”成员自发设立的守温点,连同周围的房屋,瞬间被泥石流吞没。

救援队冒着生命危险第一时间抵达现场,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困惑不解。

在其中一处被彻底掩埋的废墟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边缘光滑的乳白色凝壳,其形状宛如一口倒扣的巨锅。

这层外壳坚硬异常,却又带着一丝温润的质感。

当救援人员用重型设备小心翼翼地撬开凝壳后,所有人都惊呆了。

七名被困居民,包括两个孩子,竟毫发无伤地蜷缩在

他们没有脱水,没有饥饿,精神状态甚至比一些救援队员还要好。

“每天晚上都有人给我们送热粥喝。”一名幸存者激动地描述着,“就在我们快绝望的时候,就闻到一股米香味。粥是盛在看不见的碗里的,喝下去,胃里暖得像刚晒过太阳。”

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则补充道:“送饭的是个穿蓝色工装的叔叔,他好像很着急,放下东西就走。我问他叫什么,他说他饿了三十年,现在终于能还了。”

随队的地质勘探人员对那层乳白色的凝壳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震惊了整个指挥部。

其主要成分无法归类于任何已知物质,但结构模型与数日前西北高原沙漠地下空腔中发现的“无形锅模”完全一致。

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凝壳中检测出了极其微量的人类唾液DNA片段,来源混杂,通过数据库比对,其基因序列竟然跨越了三代人。

奇迹与恐慌同时蔓延。

安宁管理总局内部,强硬派的论调终于占据了上风。

“这是精神瘟疫的具象化!是失控的集体癔症温床!”一份盖着最高密级印章的命令被下达至全国各分局,“立刻启动‘净源行动’,全面查封、拆除所有‘温食’守温点,物理隔绝其仪式载体!”

行动迅速展开。

一支由精锐执行人员组成的队伍来到一座老旧的居民小区。

他们的目标是三单元六楼一户人家窗台上那个摆放了数月的饭桌。

就在执行人员戴着绝缘手套,准备强行拆除饭桌时,异变陡生。

整栋楼,从一楼到顶楼,所有住户仿佛被按下了同一个开关,在各自的家中同步陷入了梦游状态。

他们面无表情地走向厨房,拧开煤气灶的阀门。

“嘶——”

煤气泄漏声此起彼伏,带队的官员头皮发麻,立刻下令全员撤退。

然而,预想中的爆炸并未发生。

幽蓝色的火焰,在没有点火的情况下,自行从每一个灶眼上燃起。

那火焰毫无温度,不会引燃任何东西,却将周围的空气炙烤出浓郁的、令人垂涎的米饭香气。

“邪术!都是邪术!”带队官员面色铁青,拔出特制的配枪,对准了其中一团最旺盛的火焰。

“住手!”一声苍老的怒喝传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