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再见仍是心上人 > 第35章 孤注一掷

第35章 孤注一掷(2/2)

目录

“卡在哪里了?”他放下手中的水杯,神情专注起来,隔着屏幕凝视着她,“跟我说说。”

他的声音沉稳而富有磁性,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小溪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一些。她像倒豆子一样,把团队的分歧、数据的匮乏、周卓的质疑,以及自己目前遇到的瓶颈,絮絮叨叨地说了出来。说到最后,语气里不免带上了几分委屈和迷茫。

“……我知道我的方向可能有点理想化,但是言琛,我真的觉得‘玉颜堂’是有价值的,它不该被忘记。可是,我找不到那个能把它和现在的市场、和年轻人连接起来的钥匙。”她泄气地趴在桌子上,下巴抵着冰凉的桌面,眼神黯淡。

顾言琛没有立刻给出答案,也没有像周卓那样理性地分析利弊劝她放弃。他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着桌面,似乎在思考。

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引导的力量:“小溪,你先跳出‘玉颜堂’本身。我问你,现在打动年轻消费者的国产品牌,靠的是什么?”

小溪想了想,回答:“情怀?设计?品质?还有……社交媒体的传播?”

“这些都是表象。”顾言琛目光深邃,“更深层的,是‘认同感’。他们对品牌背后所代表的文化、价值观或者某种生活态度的认同。你的‘玉颜堂’,它最核心的、区别于市面上所有新老品牌的东西是什么?是那套‘古法炮制工艺’吗?这套工艺具体是什么?它为什么独特?它能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产品体验?”

一连串的问题,像一道道闪电,劈开了小溪脑中混沌的迷雾!

对啊!她一直在纠结于品牌历史和模糊的“国货”概念,却忽略了最具差异化、也最具说服力的核心资产——工艺!她之前也想到过工艺,但只是笼统地提了一下,从未深入挖掘其独特性和当代价值!

“我……我不知道具体工艺……”小溪喃喃道,但眼睛却一点点亮了起来,“资料太少了,几乎查不到……”

“查不到,就去问。”顾言琛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品牌的灵魂,往往藏在那些即将被遗忘的细节里。找不到官方资料,不代表找不到知道它的人。老员工?老师傅?相关的行业专家?甚至,那些忠实的老用户,他们或许知道一些碎片信息。有时候,最珍贵的数据,不在数据库里,而在人的记忆里。”

“去倾听,去挖掘。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故事核’,你的方案就有了灵魂。”

“故事核……”小溪重复着这个词,感觉一直堵塞的思路,仿佛被疏通了一个关键节点。

她没有要求顾言琛给她更具体的方案,他也没有越俎代庖。他只是在她迷失方向时,帮她拨开了眼前的迷雾,指出了一条可能存在的路径。这种恰到好处的点拨,远比直接给她一个答案更让她受益。

“我明白了!”小溪猛地坐直身体,脸上的疲惫被一种兴奋的光芒所取代,“我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了!谢谢你,言琛!”

看着她重新燃起斗志的样子,顾言琛唇角微扬,眼底是化不开的温柔和赞赏:“嗯,去吧。别熬太晚,记得吃东西。”

挂断视频,小溪感觉浑身又充满了力量。顾言琛的话点醒了她,她之前的思路太局限于书面资料了。既然“官方”渠道走不通,那就走“民间”路线!

第二天,她的主攻方向彻底转变。她不再执着于在浩如烟海的数据库中寻找那几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数字,而是开始疯狂地搜寻一切可能与“玉颜堂”相关的“人”。

她在各大社交平台、问答网站、怀旧论坛上,用尽了所有能想到的关键词组合进行搜索。她给一些标注了“传统文化”、“老物件收藏”、“国货护肤”标签的博主发去私信,礼貌地询问是否了解“玉颜堂”。她甚至根据之前查到的一些模糊地址信息,试图联系“玉颜堂”原厂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老人协会……

这个过程同样漫长而希望渺茫。大部分私信石沉大海,偶尔有几个回复,也表示爱莫能助。但她没有气馁,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工蜂,执着地寻找着那可能存在的、唯一的花源。

第二天又在奔波和等待中过去。距离三天的期限,只剩下最后二十四小时。

第三天,清晨。小溪顶着更加浓重的黑眼圈,早早地又来到了图书馆。通宵的搜寻并非全无收获,她在某个极其冷门的、关于“中国传统日用化学品历史”的博客角落里,找到了一张模糊的、“玉颜堂”上世纪三十年代工厂实验室的照片,以及博主一句简短的备注:“据闻,‘玉颜堂’独创‘七日凝香’法,工序繁复,以时间换取成分的温和与渗透力,与当时流行的快速产出迥异。”

“七日凝香”!

这四个字像一道强光,瞬间击中了小溪!

她立刻以这四个字为核心,展开了新一轮的、更精准的搜索。终于,在一个专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技艺”的垂直论坛里,她找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帖子!发帖人是一位自称祖辈曾在“玉颜堂”工作过的年轻人,他在帖子中详细回忆了从他祖父那里听来的、关于“玉颜堂”最具代表性的“珍珠白玉膏”的制作流程!

帖子提到,这套古法非常讲究“时”与“序”。选取特定产地的珍珠粉,需要在晨露未干时进行研磨;融合多种草本精华的底油,需要遵循古法在陶罐中密封沉淀足足七日,让药性充分融合缓和,谓之“七日凝香”;最后成型,还需借助玉石板进行低温揉搓,使其质地更加细腻温润……帖子还提到,正是因为这套工艺太过耗时耗力,成本高昂,在后来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才逐渐难以为继。

就是它!这就是她要找的“故事核”!这套独特的、充满匠心和文化底蕴的“七日凝香”古法,就是“玉颜堂”区别于所有现代护肤品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名词,它背后代表着对时间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对品质的坚持——这种“慢工出细活”、“以柔克刚”的东方哲学,恰恰是当下焦虑、快节奏的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内心所向往和缺失的!

找到了这个支点,之前所有的碎片仿佛都找到了归属。品牌故事有了血肉,产品差异化有了根基,营销诉求有了灵魂!她可以围绕“七日凝香,唤醒肌肤本真之美”这个概念,构建一整套从品牌定位、产品包装(融入玉石、陶瓷等东方元素)、内容营销(讲述工艺故事、打造匠人形象)、到渠道策略(避开传统商超,主打线上内容平台和生活美学集合店)的完整方案!

思路如同泉涌,再也无法抑制。她十指如飞地在键盘上敲击,将这几天的思考、搜寻到的碎片信息,围绕着“七日凝香”这个核心,快速地整合、梳理、构架。word文档上的文字越来越多,大纲越来越清晰。

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疲惫,忘记了周围的一切。她的整个世界,只剩下屏幕上的光和那个逐渐成型的、让她心跳加速的方案雏形。

第三天凌晨,窗外夜色最浓重的时刻。

图书馆里早已空无一人,只有她这一隅还亮着灯。林小溪终于停止了敲击,身体向后,靠在冰冷的椅背上。

她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份虽然还粗糙,但核心逻辑清晰、亮点突出、充满了生命力的初步方案框架,长长地、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那口憋在胸口整整三天的浊气,仿佛终于找到了出口。

她抬起手,用指尖揉了揉因长时间聚焦而干涩通红的眼睛,指尖甚至能感觉到眼球的灼热和胀痛。

但她的嘴角,却控制不住地,一点点向上弯起,最终形成了一个带着极致疲惫,却无比明亮、无比畅快的笑容。

她成功了。至少,她为自己,也为“玉颜堂”,搏出了一线生机。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