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扫清的障碍(2/2)
当时小溪虽然心里憋闷,但还是克制地回应:“谢谢王经理指点,数据来源和分析逻辑在报告附件里有详细说明,我会再仔细核查一遍。”
后来,在顾言琛亲自主持的那次项目研讨会上,王建明更是几次在她汇报时,看似不经意地插话,提出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或者用“据我了解”、“以往经验来看”这样的说辞,试图干扰她的节奏,弱化她的分析。虽然顾言琛最终用更犀利的问题压制了这些杂音,但王建明的所作所为,无疑给她的工作增加了许多无形的障碍和压力。
小溪不是没有想过向赵总监反映,但王建明是老资格,手段又隐蔽,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告状反而可能打草惊蛇,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她只能选择隐忍,用更扎实的工作和更出色的成果来证明自己,同时尽量避免与王建明发生直接冲突。
她原本以为,这种暗地里的刁难会一直持续下去,成为她职场生涯中一道需要长期应对的坎。却没想到,这道坎,竟然以这样一种突如其来、干脆利落的方式,被直接移平了。
是巧合吗?
王建明虽然能力不算顶尖,但为人圆滑,在集团内部也有自己的人脉网,怎么会突然就被调到那种边缘部门?而且时机如此微妙,正好是在她负责的项目进入关键阶段,在她刚刚经历了王建明几次三番的掣肘之后?
她想起赵总监刚才那意有所指的“不要再出现任何不必要的延误和差错”,想起小杨那句“肯定是得罪什么人了”……
一个名字,不受控制地浮现在她的脑海——顾言琛。
是他吗?
只有他,有动机,也有能力,做到这件事。
动机?是因为王建明阻碍了“他的”项目进展?还是因为……王建明刁难的是“她”?
能力?作为空降的总经理,手握尚方宝剑,要动一个根基虽老但并无不可替代性的副经理,并非难事。更何况,王建明近年的工作表现也确实乏善可陈,找个由头将他调离核心岗位,从公司利益角度也说得过去。
可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从未向她透露过半分,甚至在她面前,对王建明这个人,都未曾有过任何特别的评价。他就像是一个隐藏在幕后的棋手,悄无声息地,就替她扫清了前进路上的一个障碍。
这算什么?是上司对得力下属的维护?还是……一种她无法理解,也不敢深究的……关照?
小溪感到一阵心慌意乱。如果真是顾言琛做的,那他这种不声不响的行为,比他当面质问她、刁难她,更让她感到不安。因为这表明,他一直在关注着她,不仅关注她的工作成果,也关注着她所处的环境,她面临的困难。这种关注,超出了单纯的上司对下属的范畴,带着一种掌控一切的、令人心悸的细致。
她宁愿相信这只是集团一次正常的人事调整,只是王建明自己时运不济,或者在其他方面得罪了人。
对,一定是这样。她努力说服自己。顾言琛那样的人,日理万机,怎么可能有闲心去关注一个副经理是否给她使绊子?他对待她的方式,从重逢至今,除了工作上的严苛,就只有冷漠和疏离。
她甩甩头,试图将那个荒谬的念头驱逐出去。无论原因如何,王建明的调离,对她而言,客观上是去掉了一个麻烦。她应该感到轻松才对。
然而,她并没有感到多少轻松,反而觉得肩上的压力更重了。王建明走了,但无数双眼睛还在盯着她。她这个“空降”核心项目的年轻组长,如今更是被推到了风口浪尖。她必须拿出更无可挑剔的成绩,才能堵住悠悠之口,才能……不辜负某些或许存在的、她不愿承认的“期待”。
她深吸一口气,打开那份刚刚提交的、关于“睿科科技”的深度分析报告,开始仔细复核,准备应对顾言琛可能提出的新一轮质询。工作,永远是她最好的铠甲和避难所。
只是,在她专注工作的间隙,那个疑问,如同水底的暗礁,时不时会浮上心头,让她片刻失神。
是巧合,还是他……?
这个问题,像一粒被无意间播下的种子,在她心底悄然埋藏,等待着合适的时机,破土而出,搅动更大的波澜。而此刻,她只能将其压在忙碌的工作之下,不敢,也不能,去探寻那个或许会让她更加无所适从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