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41章 忧心徭役夜难眠 稚子求方试古剂

第41章 忧心徭役夜难眠 稚子求方试古剂(2/2)

目录

“也不是。”陈彦组织了一下语言,尽量用三叔能听懂的方式解释,“三叔,昨天爷爷不是说徭役快来了吗?您想想,那徭役干活,肯定是在大太阳底下,最热的时候!人顶着那么毒的日头干重活,很容易中暑的!就是‘发痧’,弄不好会死人的!”

陈延岳虽然神经大条,但“发痧会死人”这话他是听过的,脸色也凝重了些,点了点头:“嗯,这倒是……往年夏天地里干活,也常有人发痧。”

“所以,”陈彦继续道,“我想去买些药材,试着配一点防中暑、解暑气的药。要是爹和叔伯们真要去服役,带上一点,说不定关键时候能顶大用!就算用不上,有备无患也是好的。”

陈延岳瞪大了眼睛,像是第一次认识自己这个大侄子一样,上下打量着他,好半晌才咂咂嘴道:“好家伙!大侄子,你这脑袋瓜子是怎么长的?连这都想到了?读书人就是不一样!行!三叔听你的!你说去哪家药铺,咱就去哪家!”

他被陈彦的话说服了,同时也觉得这事儿挺新奇,甚至隐隐有种“我大侄子要干大事”的兴奋感。

驴车拐了个弯,来到了镇上最大的“济世堂”药铺。

一进药铺,浓郁复杂的草药气味便扑面而来。伙计见是一个半大少年带着一个年轻汉子进来,虽觉奇怪,但还是上前招呼。

陈彦深吸一口气,走上前,仰头对伙计道:“伙计哥哥,我想买些药材。”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张事先写好的纸条,上面是他凭借记忆默写出的“藿香正气散”的基础配方,包括:藿香、白芷、紫苏、茯苓、半夏、陈皮、甘草、大腹皮等十余味药材,并注明了大致所需的分量。

伙计接过纸条一看,上面字迹工整,药名、分量写得清清楚楚,不禁有些惊讶地看了陈彦一眼:“小兄弟,你这方子……是家里大人让你来抓的?”他很难相信这么详细的药方是一个孩子开出来的。

陈彦早有准备,镇定地回答:“家中长辈知晓。麻烦哥哥按方抓药即可,每样先来……三剂的分量吧。”他不敢一次买太多,一来钱不一定够,二来也需要先试验一下。

伙计虽仍有疑虑,但见陈彦对答流利,条理清晰,旁边的陈延岳也一副“听我大侄子”的模样,便不再多问,道了声“稍候”,便转身去称药抓药。

陈延岳好奇地凑到柜台前,看着伙计将那一样样或干枯或切片或成块的药材用小秤称好,用油纸分包,只觉得眼花缭乱,低声对陈彦道:“大侄子,这些树皮草根真的能防发痧?”

陈彦小声解释:“三叔,这不是树皮草根,是药材。它们配在一起,有的能解暑,有的能化湿,有的能和胃,正好对付又热又湿的环境引起的毛病。”他尽量说得浅显。

很快,药包好了,算下来竟花了将近一百文钱!陈延岳咋舌不已,但还是痛快地付了钱(陈彦出发前向母亲要了钱,张桂娘虽不知儿子具体要做什么,但相信儿子,还是给了)。

抱着几大包药材坐上驴车,陈彦心中既有些激动,又有些忐忑。方子是前世验证过的,理论上没问题,但具体到这个时代药材的炮制工艺、药效强度,以及最终配制出来的效果,都还是未知数。

回到家,面对家人疑惑的目光,陈彦没有过多解释,只说是老师布置的课业,需要认识些药材。他将药包仔细收好,心中已经开始盘算着如何利用明天的假期,悄悄地尝试配制他的“藿香正气水(散)”了。

他知道,这只是对抗残酷现实的第一步,但无论如何,他必须尝试。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