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苦心孤诣试古方 三叔甘为试药人(2/2)
陈彦端着一碗黑乎乎、散发着难以形容的复杂气味的药汁,或者一小撮药粉,走到刚干完活正在歇息的陈延岳面前,用充满期待的眼神看着他:“三叔,这是新配好的第……五号方,你尝尝看味道怎么样?感觉如何?”
陈延岳看着那碗不明液体或那撮可疑的粉末,脸皱成一团,五官都快要挤到一起了:“又……又试啊?大侄子,三叔的舌头都快尝不出味儿了……肚子也有点咕噜咕噜的……”之前的几次试验,有的味道苦涩无比,有的让他拉了半天肚子,有的则没什么特别感觉。
陈彦立刻拿出哄小孩的架势,又是保证这次改进了配方,又是许诺事后给他买镇上的桂花糕。最终,陈延岳总是在一声长叹后,视死如归地接过碗或粉末,屏住呼吸,一口闷下或吞下,然后被那古怪的味道呛得龇牙咧嘴,眼泪都快出来了。
吃完后,陈彦便会像个小大夫一样,围着他问个不停:“三叔,感觉怎么样?嘴里什么味道?肚子里是暖还是凉?有没有头晕或者想出汗的感觉?”
陈延岳则一边灌凉水冲淡嘴里的怪味,一边努力感受并描述着:“呃……苦,还有点麻……肚子里好像有点热乎气了……头不晕,就是被你这药折腾得有点晕……”
陈彦仔细记录下他的每一句反馈,然后继续调整配方。他不仅参考三叔的主观感受,还会观察他在午后最热的时候到太阳底下活动一会儿后的反应,与未服药时进行对比。
经过近十几次的反复调整、失败、再调整……陈延岳几乎成了专业的“试药员”,一看到大侄子端着碗过来就条件反射地想跑。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配方的逐步完善,药剂的反应越来越好,那种强烈的胃肠道副作用逐渐消失,而服用后那种口腔清凉、微微发汗、对抗暑热带来的烦闷感的效果开始显现并稳定下来。
终于,在第二天傍晚,陈彦再次让三叔服下最新配制的药剂,并让他在院子里劈了半个时辰的柴后,陈延岳抹着汗,惊奇地说道:“咦?大侄子,今天这药好像真有点不一样!喝了之后没那么燥得慌了,出汗也好像畅快了些,脑袋也不那么闷胀了!”
成功了!
陈彦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他几乎可以确定,他成功复制出了效果近似于“藿香正气散”的解暑药剂!
事不宜迟,他立刻将最终确定的配方和工艺流程详细记录下来。然后,他将祖父和父亲请来,向他们展示了试验结果和三叔的“用户体验”。
陈满仓和陈延峰看到陈延岳确实精神头比往日午后劳作时更好些,再听到他那番话,不由得又惊又喜,看向陈彦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
“彦儿,你……你真配成了?”陈延峰激动地问道。
陈彦用力点头:“嗯!虽然不敢说能治大病,但预防和缓解轻中度中暑症状,应该有效!”
“好!好小子!”陈满仓激动地一拍大腿,“需要多少药材?爷爷给你钱!再多配一些!”
有了祖父的支持,陈彦再次带着三叔奔赴镇上的“济世堂”。这次,他直接拿出了最终确定的药材清单和所需分量,一口气购买了能配制五十人份剂量的药材!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陈满仓毫不犹豫地掏了钱。
最后的批量制作,几乎成了陈家的集体活动。王氏和李秀娟负责药材的精细筛选和清洗;陈延峰和陈延岭负责所有需要研磨的药材,两人轮流上阵,石臼咚咚声不绝于耳;陈延岳则负责照看煎煮药汁的火候;连小妹妹陈秀都跟在母亲身后,学着辨认药材。
陈彦则负责最核心的步骤——严格按照比例,将各种药粉和浓缩药汁混合均匀,最后制成深褐色、散发着浓郁藿香、陈皮、紫苏等混合气味的细腻药散。然后,他找来家里所有的干净小布袋,将药散分成一小包一小包,每包正好是一次成人服用的剂量。
整整忙碌到深夜,五十份“陈彦版”藿香正气散终于全部制作完成,整齐地码放在桌上。
看着这些凝聚着自己两天心血、以及全家人共同努力的小药包,陈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虽然身体疲惫,但心中却充满了踏实感。
他知道,这些药散或许无法改变徭役的残酷本质,但至少,它是一份希望,一份他能为家人、为乡亲们争取到的、微不足道却可能至关重要的保障。
而全程参与、贡献了巨大“牺牲”的三叔陈延岳,此刻看着那些药包,表情复杂,最终化作一声嘟囔:“总算弄完了……大侄子,桂花糕可不能赖账啊……”
------
(第四十二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