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胎穿农家子,科举来扬名 > 第205章 返京述职翰林贺 军营献策足球兴

第205章 返京述职翰林贺 军营献策足球兴(2/2)

目录

“殿下,厚赐臣实不敢当……”陈彦欲推辞。

“欸!”赵宸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此乃孤一片心意,亦是贺你新禧,不可推辞!愿你夫妻二人,如鸳鸯般恩爱,似锦缎般前程!”

“臣……叩谢殿下天恩!”陈彦深深一揖,心中感动。太孙不仅记得幕婉,且言语间充满祝福,这份恩宠与关怀,远超寻常。

离开东宫,陈彦未回府邸,而是径直去了城外的北衙新军大营。

大营辕门高耸,戒备森严。守营将士认得陈彦,立即行礼放行。一入营中,便感到一股与洛阳城内截然不同的肃杀之气。校场之上,杀声震天,尘土飞扬,各营将士正在军官带领下进行着紧张的操练。弓马骑射、刀盾格斗、阵型演变,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陈彦没有惊动太多人,带着石头,信步走向中军附近的校场。远远地,他便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那里挥汗如雨地练习弓马骑射!

那人正是常胜!

只见他赤着上身,露出精壮黝黑的肌肉,左肩处一道狰狞的伤疤依然醒目,但他似乎毫不在意,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他策马奔腾,弯弓搭箭,箭矢连珠般射出,精准地命中百步之外的箭靶红心!动作迅猛凌厉,丝毫看不出不久前曾受过几乎致命的重伤。练完骑射,他又跳下马,抓起一柄沉重的陌刀,虎虎生风地演练起来,刀光闪烁,气势惊人。

陈彦没有打扰,静静地看着,心中暗自点头。常胜不愧是镇国公之孙,这股不服输的韧劲和旺盛的斗志,确实令人敬佩。

直到常胜一套刀法练完,收势喘息,陈彦才鼓着掌,含笑走上前去:“常兄!好俊的功夫!看来伤势已无大碍了!”

常胜闻声转头,看到是陈彦,古铜色的脸上顿时露出惊喜的笑容,将陌刀往地上一插,大步迎了上来:“维岳兄!你回来了!哈哈,什么时候到的?怎么也不提前知会一声!”

两人用力地拥抱了一下,互相拍了拍肩膀。

“昨日方回,今日入宫述职后,便先来营中看看。”陈彦笑道,仔细打量了一下常胜的气色,关切地问,“看常兄这生龙活虎的样子,我就放心了。不过,伤势初愈,还需循序渐进,不可过度操劳。”

常胜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浑不在意地摆摆手:“放心吧,维岳兄!我常胜命硬,阎王爷都不收!这点伤,早就好利索了!你看!”他用力捶了捶自己结实的胸膛,发出咚咚的响声,“如今吃得好,睡得香,浑身都是劲!倒是这新军营,经过云州之战,士气高昂,将士们训练起来个个拼命,这劲头,我看着就高兴!这都是维岳兄你练兵有方啊!”

陈彦摇摇头:“非我一人之功,乃将士用命,殿下运筹,老公爷坐镇之果。不过,将士们士气高昂是好事,但一味苦练,也需张弛有度,否则易生疲沓,甚至引发不必要的训练伤。”

“张弛有度?”常胜挠了挠头,“维岳兄有何高见?除了操练,也就是让他们吃饱睡好,偶尔组织些角抵(摔跤)之类的。”

陈彦目光扫过校场上那些虽然疲惫却依然眼神锐利、浑身紧绷的士兵,心中一动,笑道:“我倒有个想法,或可一试。既能锻炼将士的体魄、敏捷和协作,又能寓教于乐,缓解疲乏。”

“哦?什么法子?快说来听听!”常胜大感兴趣。

陈彦随手从旁边捡起一些皮边角料和填充物(军营中常见),三两下便随手捆扎成一个大致呈圆形、颇有弹性的球体。他掂了掂,觉得还算趁手,便对常胜和围过来的几名军官说道:“此物,暂且称之为‘球’。我们可以玩一种游戏,不妨就叫它……‘蹴鞠’之戏,但规则稍改。”

他将球放在空地上,用脚随意地踢了两下,球在地上滚动弹跳。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此法简单。可划出一块场地,两边各设一门。将士分为两队,每队十一人亦可,人数酌情而定。规则只有几条核心:一、除守门者外,他人不得以手触球,只可用脚踢、膝顶、头撞,将球攻入对方门中,即得一分;二、不可恶意冲撞、伤人;三、出界则由对方发球……如此这般。”

他简要地将现代足球的基本规则简化后说了出来。虽然只是随口讲解,动作也略显随意,但其中蕴含的团队配合、体能分配、战术运用等思想,却让常胜和周围几位久经沙场的军官眼睛一亮!

“只许用脚?不许用手?这倒新鲜!”常胜看着地上那个滚动的球,跃跃欲试,“听起来有点意思!既能跑动锻炼腿脚腰力,又讲究配合,还不易受伤!比单纯的角抵更有趣!”

“正是此理。”陈彦笑道,“闲暇时组织将士们玩玩,既能活动筋骨,又能培养袍泽默契,胜者还可给予些许酒肉奖励,何乐而不为?”

“好主意!”常胜一拍大腿,兴奋道,“我这就让人按你说的法子,多做几个这样的球!今天就找两队人试试!”他转头对身旁的校尉喊道,“听见没?按陈参军说的,赶紧去准备!今晚操练结束后,咱们就先玩上一场!”

“是!将军!”校尉也满脸好奇和兴奋,领命而去。

陈彦看着常胜雷厉风行的样子,和周围将士们被勾起的好奇心,微微一笑。他此举,既是出于对将士们的关心,也是想为这严肃的军营增添一丝活力。至于这“足球”能否在此生根发芽,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又与常胜聊了聊新军近期训练情况和云州之战的经验总结,直到日头偏西,陈彦才告辞离开军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