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呼吸之间(1/2)
王副院长掀起的舆论暗流与行政掣肘,如同窗外灰蒙蒙的雾霾,弥漫在龙泉市一院的空气中,带来一种无形的压抑。但在杂交中心工作站内,这种压抑被另一种更强大的力量隔绝在外——那是生命重启时,呼吸机规律节律被自主呼吸替代的声音。
“林主任,3床病人血氧饱和度出现波动,下降到90%!”清晨查房,护士长王兰敏锐地发现了异常,立刻向正在查看影像资料的林默汇报。
3床是位五十多岁的男性尘肺病患者,三天前刚接受了单侧肺单元功能性重塑手术。此前恢复一直平稳。
林默立刻走到床边。病人呼吸略显急促,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林默俯身,用听诊器仔细聆听患者的呼吸音,同时目光扫过床旁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
“张浩。”林默头也不回。
“在!”张浩立刻上前。
“术后第三天,血氧饱和度急性下降,考虑哪些可能?”林默的声音平静无波,如同在手术室里询问下一个步骤。
张浩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大脑飞速运转:“首要排除肺栓塞!其次,重塑肺叶区域可能出现肺泡漏气导致的气胸,或者痰栓阻塞气道。也可能是胸腔积液增多压迫肺组织,或者……感染。”
“概率排序。”林默追问,同时已经示意护士准备进行床旁血气分析。
“结合患者术后时间短、卧床,肺栓塞概率最高。其次是气道问题。”张浩回答得迅速而准确。
林默点了点头,对张浩的判断表示认可。“查体双侧呼吸音基本对称,气胸可能性降低。立即床旁超声,排查胸腔积液和肺滑动征。同时查血气,d-二聚体。”
指令清晰明确,团队立刻行动起来。马保国闻讯也赶了过来,参与到诊断中。
床旁超声很快排除了中大量胸腔积液和明显气胸。血气分析结果提示低氧血症,d-二聚体显着升高。
“高度怀疑肺栓塞。”马保国面色凝重,“需要增强ct肺动脉造影(ctpA)明确。”
“来不及了。”林默看着监护仪上缓慢下降的血氧饱和度,果断道,“患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搬动风险高。根据病史、体征和高危因素,临床诊断肺栓塞成立。立即启动治疗。”
肺栓塞,尤其是术后肺栓塞,是心胸外科围手术期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极高。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意味着生命的流逝。
“肝素抗凝?还是溶栓?”马保国快速问道。抗凝是基础,但对于这种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治疗更快,但出血风险也更大,尤其是在术后早期。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默身上。这个决策,关乎生死。
林默的目光扫过患者青紫的嘴唇和痛苦的神情,又看了一眼刚刚由陆青屿远程发来的、该患者术前凝血功能及手术中出血量的详细数据模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