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呼吸之间(2/2)
“患者术前无出血倾向,术中出血控制良好,术后引流不多。”林默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评估出血风险可控。立即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标准剂量。同时备好鱼精蛋白和新鲜冰冻血浆,应对可能出血。”
这是一个大胆而精准的决策。基于对患者个体情况的精确掌握和对风险的冷静评估。
“明白!”马保国没有丝毫犹豫,立刻组织护士配置溶栓药物。
张浩紧紧盯着监护仪,手心因为紧张而微微出汗。这是他第一次亲身经历林默在如此危急关头做出如此高风险的治疗决策。
药物通过静脉泵缓缓注入患者体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监护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所有人都屏息凝神,观察着患者最细微的变化。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后,患者急促的呼吸似乎缓和了一丝。
“血氧饱和度91%……92%……稳定在93%了!”王兰护士长带着惊喜的声音打破了沉寂。
患者胸口的起伏也变得稍微平顺了一些,脸上的青紫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消退。
“溶栓起效了。”马保国长长舒了一口气,看向林默的目光充满了敬佩。在巨大的压力下,做出最正确、最及时的选择,这就是顶尖临床大师的实力。
林默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只是仔细查看了最新的血气分析结果,确认氧分压正在回升。“继续监测,调整肝素用量,维持Aptt在目标范围。警惕延迟性出血。”
他交代完,便转身走向下一个病房,仿佛刚才经历的只是一次常规查房。
张浩看着老师的背影,内心受到巨大的震撼。外界的所有纷扰、打压和阴谋,在生死面前,都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老师用行动告诉他,作为一名医生,无论身处何种漩涡,守护好眼前的每一个病人,解决掉每一个具体的临床问题,才是永不偏离的航向。
他快步跟上林默,心中那份因外界压力而产生的些许迷茫,此刻已烟消云散。
在另一间病房,一位经过肺重塑后恢复良好的患者,正在苏晚晴和胡一山的陪同下,接受一家国内权威健康媒体的采访。患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自己从呼吸艰难到如今能够自由行走、甚至计划着回归正常生活的巨大转变。
“……以前觉得这辈子就这样了,喘口气都费劲……是林默主任,是咱们国家的这个新技术,给了我第二条命……”患者说着,眼眶泛红。
苏晚晴适时地补充,阐述了技术虽然前期投入高,但远期效益和生命价值无法估量,并且团队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降低成本,推动普惠。
这篇正面报道,如同在王副院长掀起的舆论阴霾中,投下了一道坚定的光。
医疗的进展,患者的康复,本身就是对一切质疑和攻击最有力的回击。
工作站外,风雨欲来;工作站内,呼吸之间,生命的故事仍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