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冰火两重天(1/2)
陆青屿的警告像一道冰冷的电流,瞬间击穿了手术室内刚刚升起的短暂轻松。
几乎在她话音落下的同时,麻醉主任急促的声音就印证了这一预警:“动脉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85%...83%...81%!”
监护仪上,代表血氧饱和度的数字如同失重般下跌,刺耳的报警声尖锐地响起,敲打着每个人的耳膜。与此同时,由于低氧,心脏开始代偿性地加速跳动,心率从90次\/分迅速攀升至120次\/分,血压也开始出现波动。
“果然来了。”林默的声音透过口罩,依旧听不出慌乱,只有一种“果然如此”的冷静。他早已预见到这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
“调整呼吸机参数,提高吸入氧浓度至100%,增加呼气末正压(pEEp)!”麻醉主任立刻下达指令,麻醉团队开始忙碌起来。
然而,常规手段效果有限。血氧饱和度在短暂回升到85%后,再次顽固地掉头向下。
“林主任,氧合改善不明显!这样下去不行!”麻醉主任的语气带着焦急。大脑和重要器官长时间处于严重低氧状态,后果不堪设想。
“启动预案。”林默没有丝毫犹豫,目光扫向待命的Eo团队,“VA-Eo(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准备上机。”
这是最后的底牌,也是最强的武器。Eo,俗称“人工心肺”,可以暂时完全替代患者的心肺功能,让它们得到休息,同时也为机体提供足够的氧供。
命令一下,早已准备就绪的Eo团队立刻上前。他们在患者的股静脉和股动脉上快速建立血管通路,将暗红色的血液引流出来,经过体外膜肺进行氧合,再将鲜红的、富含氧气的血液泵回动脉。
这个过程需要精湛的技术和高效的团队配合,任何延误都可能意味着机会的丧失。
手术室内,仿佛同时进行着两台手术。一边是林默团队在关胸,一边是Eo团队在建立生命通道。气氛紧张得如同拉满的弓弦,却又在极致的专业素养下,保持着惊人的秩序。
张浩配合着林默,快速而仔细地缝合着胸骨和层层组织,他的动作必须又快又稳,不能给Eo团队造成干扰,也不能延误关胸时间。
控制室内,陆青屿紧盯着屏幕。Eo运转后,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开始回升,90%...92%...95%!心率也逐渐平稳下来。
“Eo运转正常,流量稳定,氧合效率良好。”Eo团队的负责人报告。
“生命体征趋于稳定。”麻醉主任的声音也明显放松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