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 第126章 香灰有字

第126章 香灰有字(2/2)

目录

她伸手进去,从中取出了一叠薄如蝉翼的泛黄纸页。

然而,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这些纸张在接触到空气和烛光的瞬间,上面的字迹竟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淡,纸页本身也仿佛正在融化,逐渐变得透明!

沈流苏瞳孔一缩,立刻反应过来。

这是以“幽昙花”汁液混合鱼胶制成的“隐迹纸”,遇风见光即毁,是用来传递绝密情报的特殊载体!

她当机立断,大喝一声:“凝息液!”

早已备在旁边的特制药液被她一把抓过,她将那叠即将消失的纸页尽数浸入盛满深绿色液体的琉璃皿中。

纸张的透明化进程瞬间停止,稳定了下来。

沈流苏长舒一口气,额角已渗出细密的冷汗。

她不敢耽搁,立刻取出“显影熏灯”,点燃那块能催化特殊香墨的紫色香饼,用无形的热气去熏烤浸在液体中的纸页。

奇迹再次上演。

在澄澈的液体中,那原本空无一物的纸上,一行行密密麻麻、却笔力遒劲的手写小字,如同被唤醒的鬼魂,缓缓浮现。

开篇的署名,便让沈流苏浑身冰凉。

“香政隐录·执笔者,季明远。”

季明远!

大晏开国香政总管,被誉为“香圣”,传说中唯一掌握失传秘香“归源”完整配方的传奇人物!

史书记载,此人早在五十年前,便因试香走火入魔而暴卒!

他的手稿,为何会出现在这里?

沈流苏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一字一句地读下去,内容令她遍体生寒,如坠冰窟。

“……先帝中期,储君性烈,屡逆上意。帝忧,密召吾入宫,启‘九宫熏治’之策。以‘忘忧引’为基,调和‘顺心露’、‘定神檀’,制成无形香雾,日夜弥散于东宫。可平其戾气,抑其叛逆,使其心性温驯,合于君道……”

“……此法可短暂重塑记忆,抹去尖锐片段,植入平和之念。太子萧玦,自少年时起,凡有质疑父皇权术之举,便被送入静思堂‘疗心’。前后凡三次,每次醒来,皆称前事恍惚,如隔世梦。吾知此乃逆天之举,然君命如山,只得将秘方与实录藏于此地,以待天谴……”

记录的最后一段,字迹变得异常潦草慌乱,仿佛执笔者正处于极度的恐惧之中。

“天启十一年,沈氏女入宫献‘安神引’。其香……其香竟能穿透‘九宫熏治’之屏障,唤醒太子被封存之真实记忆片段!太子夜魇,惊呼‘父皇杀我’……此事已泄,恐生惊天之变,沈氏……宜早除之!”

沈流苏的脑子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炸雷,嗡嗡作响。

指尖冰凉,几乎握不住那本誊抄的笔记。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她十一岁那次进宫,根本不是什么寻常的献香,而是一场致命的意外!

她那份源自沈家天赋、独一无二的香,竟无意间打破了先帝对太子长达数年的精神封锁!

她,唤醒了少年萧玦的一部分真实记忆,让他窥见了自己被操控的真相!

所以,沈家必须死!

不是因为什么“以香毒害皇嗣”,而是因为他们掌握着能“解毒”的钥匙!

沈家的覆灭,从根源上,就是为了掩盖这场针对未来帝王心智的、骇人听闻的弥天罪行!

当今这位腹黑多疑、冷酷无情的皇帝……他的一部分记忆,竟是被人为篡改过的!

当夜,紫宸殿内,灯火摇曳。

沈流苏将誊抄下来的部分关键文本,呈于御案之上。

萧玦一言不发地看完了整篇记录,他握着纸张的手指因为过度用力而指节泛白。

殿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烛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良久,他抬起头,烛光映照下,他那双一贯深不见底的眸子里,竟掠过一丝罕见的、近乎孩童般的茫然与动摇。

“你说的这些……”他声音沙哑,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喉咙深处挤出来的,“朕……我所记得的那些事,哪些是真的?”

这个问题,像一柄重锤,狠狠敲在沈流苏心上。

她垂下眼帘,避开他探究的目光,声音清冷而坚定:“臣不知陛下遗忘了多少,但有一点,臣可以断言。”

“当年下令剿灭沈家的那些人,最不想让您想起来的,或许是那个雨夜。在东宫的宫墙之外,您曾对一个浑身湿透、惊恐万状的小女孩,说过一句话。”

她顿了顿,抬眸直视着皇帝那双剧烈收缩的瞳孔,一字一顿地说道:

“您说:‘别怕,我会替你查清楚。’”

萧玦猛地从龙椅上站起,高大的身影在烛光下投射出巨大的阴影。

这句话……他没有任何印象!

可是,为什么在听到的一瞬间,他的心脏,会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狠狠攥住,痛得几乎要裂开!

窗外,一道惊雷划破夜空,暴雨将至。

萧玦缓缓抬起手,将桌案上另一份早已拟好、盖印在即的,旨在“限制香政司职权、收归部分秘方”的密诏,一点一点,撕成了碎片。

他与她之间,隔着血海深仇,隔着被篡改的时光,隔着无数的阴谋与谎言。

但这一刻,在这场即将席卷整个大晏的狂风暴雨来临之前,一种脆弱而危险的信任,已然在他心中生根发芽。

天色渐明,晨钟在雨雾中敲响,沉闷的钟声穿透宫墙,传遍了整座皇城。

沈流苏知道,她在东宫档案阁留下的“鱼饵”,此刻,也该被咬钩了。

这场由她亲手掀开的、关于记忆与真相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她赢得的,不过是皇帝在暗夜中的片刻清醒。

这无声的盟约,是她手中最锋利的刀刃。

但她也如先知般清楚,当明日的朝阳升起,照亮紫禁城的琉璃金顶时,将会有上千把在光天化日之下磨砺出的刀刃,齐齐对准她的咽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