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废柴才女靠种田香飘整个后宫 > 第149章 十年冤魂

第149章 十年冤魂(2/2)

目录

命令下达不过一个时辰,张德已经年过七旬的儿子被秘密带到了百草苑。

老人早已被京城的风声吓破了胆,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沈流苏亲自为他沏了一杯安神茶,温言道:“老人家不必惊慌,我只问一件事。十年前东宫出事那晚,你父亲可曾与你提过什么?”

老人捧着茶杯,嘴唇哆嗦了半天,终于哭了出来:“小人……小人只记得,家父那晚回家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喝了一夜的闷酒。他说,贤妃娘娘后半夜一直咳嗽,说熏香太闷,喘不过气,可……可炉子是崔尚书府上派人看着添的香,谁敢去关啊!”

午后,御前。

礼部尚书王承恩手持象牙笏板,慷慨陈词:“陛下!沈流苏以一撮不知来路的香灰便要构陷朝廷二品大员,简直是荒天下之大谬!自古断案凭供状、凭人证,何曾有过凭嗅觉定罪的道理?此举乃妖术,是动摇我大晏司法之本!”

御座之上的萧玦面无表情,既不赞同,也不驳斥,只是淡淡地瞥了一眼垂首立于殿下的沈流苏。

沈流苏会意,上前一步,自阿念手中接过三只托盘,上面分别盛着三份不同的香灰。

“王大人所言极是,嗅觉因人而异,不足为凭。”她声音清冷,却传遍了整座大殿,“但,气味留下的痕迹,却是铁证。”

说罢,她从袖中取出一卷薄如蝉翼的白色纱罗,正是她耗费数日心血制成的“显影纱”。

她将显影纱依次覆盖在三份香灰之上,随即取出一只小巧的琉璃喷瓶,将其中无色无味的药水均匀喷洒。

满朝文武都屏息凝神地看着这一幕,

奇迹,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发生了。

第一份和第二份香灰上的纱罗毫无变化,而覆盖在第三份香灰上的显影纱,竟在瞬间浮现出无数条清晰的紫色纹路,交错纵横,如同一张细密而狰狞的蛛网!

“此纱,乃是以天南星的汁液浸泡七七四十九日而成,唯独与‘醉梦引’及‘青鸾蕊’的复合残留物相遇,才会显现出此等蛛网纹路。”沈流苏抬起眼,目光直视王承恩,“而此配方,以及能催生此反应的白玉陶土,据我查证,在大晏境内,唯有兵部在京郊的私窑,曾为崔家批量烧制过。”

“轰”的一声,朝堂炸开了锅。

刑部侍郎当场脸色煞白,冲回公案处翻找旧档,片刻后,他高举着一本册子,声音都在发颤:“陛下!找到了!十年前,确有一笔‘军需陶器送恒瑞坊釉染’的记录!恒瑞坊,正是崔家的产业!”

退朝之后,阿念还未喘口气,又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首使,又出事了!昨夜有人潜入正在修建的香史馆工地,意图盗走那尊供奉在证物龛里的残破铜香炉!幸被我们预先埋伏的巡夜卫士发现,贼人被击伤后逃脱了!”

“留下了什么?”沈流苏眼神一凛。

阿念呈上一块半截烧焦的布条:“现场只留下这个,上面有股很浓的松脂味。”

沈流苏接过布片,置于鼻端深嗅片刻,眼中寒意更盛:“是北境戍边军士所用的防寒油布。当年,掌管北境军需边贸批文的,正是崔家的旁支。”

她当即提笔,再书一奏:“立刻传我之令,奏请陛下即刻封锁京城九门,彻查近三日所有出入京的军驿文书!另外,将崔元衡在香狱中的所有贴身衣物,全部取来,我要做气味比对!”

夜色再次降临,百草苑的密室,比任何时候都要静。

萧玦悄无声息地立在窗畔,月光勾勒出他冷峻的侧脸。

石桌上,那枚从他母后寝殿熏炉上取下的铜锁芯,与另一份从东宫火场废墟深处提取的残灰样本,并置于一尊琉璃皿中。

沈流苏点燃了一根细若游丝的“归源引”香线。

此香无味,其烟却有灵性,能牵引同源之物产生共鸣。

两缕极淡的青烟自两份灰烬上升起,在静止的空气中,竟如两条久别重逢的游龙,缓缓交缠、盘旋,最终扭结成一个稳定的螺旋形状,久久不散。

“气息共振。”沈流苏望着那奇异的烟形,声音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只有源自同一窖藏、同一批次、甚至经过同一名匠师炮制的香料,在长时间的共存后,才会产生如此现象。”

她缓缓抬眸,望向负手而立的帝王。

“陛下,您母后寝殿的香,和当年杀死贤妃的香,出自同一炉。”

萧玦垂在身侧的手指,猛然攥紧了腰间的龙纹玉佩,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他沉默了良久,久到空气都仿佛凝固,才从齿缝间挤出几个字:

“明日,开听香堂。”

圣旨连夜传下。

这场史无前例的“香案公审”,地点并未设在庄严肃穆的大理寺正堂,也非阴森可怖的刑部大牢,而是定在了兰台阁一处鲜为人知的偏殿。

此殿四壁皆由巨石砌成,封闭无窗,唯有穹顶正中开了一扇丈许见方的天窗。

日光自高处倾泻而下,形成一束巨大的光柱,笼罩着殿宇中央那一方空地,而四周,则沉陷于一片浓得化不开的黑暗之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