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动摇(2/2)
然而,恐惧的深处,一股微弱却不甘的火苗仍在跳跃。那是求知欲,是对父亲沉冤得雪的渴望,也是那夜林夙带来的、关于“真相”的诱惑。那个自称林夙的宫中内侍,他看起来……不像坏人。他的眼神虽然冷静,却并无恶意,甚至带着一丝……同病相怜的意味?
“想要知道你父亲的真相,就活下去,等!”林夙的话再次响起。
等?等什么?等谁来救他?还是等一个渺茫的机会?
王珏擦干眼泪,目光逐渐变得坚定。他不能坐以待毙,他必须做点什么。至少,要弄清楚那个林夙,究竟是敌是友。他悄悄打量起门外看守的太监,观察他们的换班规律,寻找可能的漏洞。
就在王珏暗自筹划之时,东宫内的林夙,收到了第三封来自神秘人的讯息。
这次,传递的方式更加隐秘。是一只误入东宫厨房、腿上绑着细竹管的信鸽。竹管内的纸条上,只有简洁的时间和地点:
“明夜子时,城西乱葬岗,望乡亭。”
没有署名,没有多余的字句,却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决绝。乱葬岗,望乡亭——那是京城最荒凉、最常发生诡秘之事的地方,约在此处,显然是为了避开所有眼线。
林夙看着纸条,指尖冰凉。终于来了。对方的邀约直接而危险。
去,还是不去?
去的风险显而易见。那可能是三皇子或高永设下的致命陷阱,旨在将他引出东宫,一举擒杀或构陷。即便不是陷阱,与这身份不明的神秘人接触,本身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可若不去……“王弼未死”这条至关重要的线索就可能中断。他复仇的希望,景琰破局的关键,或许都将随之湮灭。
景琰看着林夙紧蹙的眉头,沉声道:“太危险。孤不能让您去冒这个险。我们可以另想办法查探王弼下落。”
林夙却缓缓摇头:“殿下,这是我们目前最快,也可能是唯一能找到王弼的途径。对方若真想害我,不必如此大费周章,两次传递消息已足可设局。他选择约见,必有缘由。”他抬起眼,眼中闪烁着孤注一掷的光芒,“奴才必须去。为了林家,也为了殿下。况且……”他顿了顿,“奴才的身手,殿下是知道的,自保应当无虞。”
景琰凝视他良久,深知一旦林夙下定决心,便难以更改。他了解林夙内心深处对家族冤屈的执念,也明白眼下局势确实需要兵行险着。
“带上赵怀安,让他带人在外围接应。”景琰最终妥协,但提出了条件,“孤给你两个时辰。若子时二刻你仍未发出安全信号,赵怀安便会带人强攻进去。”
“殿下……”林夙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不必多言。”景琰打断他,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活着回来。孤……需要你。”
简短的五个字,却重逾泰山。林夙深深吸了一口气,将所有的犹豫和恐惧压下,躬身道:“奴才遵命。”
明夜子时,城西乱葬岗。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林夙换上一身深色劲装,将匕首、迷药、信号烟火等物贴身藏好。赵怀安已带着数名精锐侍卫,提前潜入乱葬岗周围,借助荒坟残碑隐匿身形,静待接应。
景琰独自坐在东宫书房内,面前的奏章一字未看。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紧绷的脸庞。时间的流逝变得异常缓慢,每一刻都像是在煎熬。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林夙对他而言,早已超越了主仆,超越了谋士,是这深宫寒刃中,唯一可以交付后背的羁绊。他无法想象,若林夙此行有失……
清吏司内,柳文渊亦未入睡。他靠在榻上,反复推敲着韩参军案与林家案的细节,试图找出更多被忽略的蛛丝马迹。他有一种预感,一张更大的网正在缓缓收紧,而林夙今夜的行动,或许将是打破僵局的关键,也可能……是万劫不复的开始。
白鹤书院医舍内,王珏假装熟睡,耳朵却竖得高高的,仔细听着门外的动静。他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准备在黎明前守卫最疲惫的时刻,尝试一次冒险的逃离。
子时将近,月黑风高。
乱葬岗上荒草萋萋,夜枭啼鸣,磷火点点,在黑暗中飘忽不定,显得格外阴森。废弃的望乡亭孤零零地立在山坡上,残破的飞檐像怪物的爪牙。
林夙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潜行而至,他隐匿在一处倒塌的坟冢后,锐利的目光扫视着四周。空气中弥漫着腐朽和死亡的气息,除了风声和虫鸣,一片死寂。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子时已到,望乡亭内却空无一人。
林夙屏住呼吸,耐心等待。心中那根弦越绷越紧。
突然,一阵极轻微的脚步声自亭后传来。不是一人,而是至少三人!且步伐沉稳,显然是练家子。
林夙心中一沉,难道真是陷阱?他握紧了袖中的匕首,身体微微弓起,如同蓄势待发的猎豹。
脚步声在亭外停下。一个低沉沙哑的声音响起,带着一丝试探:
“青竹引路,故人来访。”
正是约定的暗语!
林夙缓缓从阴影中走出,月光勉强勾勒出他清瘦的身影。他看向亭外那三个笼罩在黑色斗篷里的身影,为首一人身形不高,微微佝偻。
“阁下屡次传讯,引我来此,究竟有何目的?”林夙的声音在夜风中显得格外冷静。
那为首的黑衣人缓缓抬起头,兜帽下露出一张布满皱纹、却依稀可见昔日清俊轮廓的老脸,一双眼睛在黑暗中闪烁着复杂的光芒,有激动,有愧疚,更有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看着林夙,嘴唇翕动,吐出的字句却如同惊雷,炸响在林夙耳边:
“林公子……老奴……是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