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156章 大典用度

第156章 大典用度(1/2)

目录

皇帝在奉先殿上骤然昏厥,如同一盆冰水当头浇下,瞬间冻结了殿内所有的喧嚣与混乱。

“陛下!”

“父皇!”

惊呼声此起彼伏。御座旁侍立的高公公反应极快,一个箭步上前,和几个心腹内侍一起扶住了软倒的皇帝,避免了他从御座上滑落的狼狈。老太监脸色煞白,但声音却强行稳住了,尖利地喊道:“快!传太医!快!!”

程不识早已候在殿外,闻声立刻提着药箱疾步入内,也顾不得行礼,直接跪在御前,搭脉诊治。他的眉头紧紧锁住,面色凝重。

殿内众人,无论是方才弹劾的太子、跪地喊冤的三皇子,还是惊惶失措的百官宗室,此刻都屏住了呼吸,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张象征着至高权力的御座上。方才还剑拔弩张的弹劾与反扑,在这突如其来的变故面前,似乎被强行按下了暂停键。空气凝滞,只剩下殿外隐约传来的、越来越清晰的喊杀与兵刃撞击声,提醒着人们危机并未解除。

景琰的心在皇帝昏厥的瞬间猛地一沉,但他迅速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看了一眼被内侍和高公公围住的父皇,又瞥向跪在地上、眼神闪烁不定的萧景哲,最后将目光投向殿柱阴影下的林夙。林夙微不可察地向他点了点头,眼神冷静依旧,带着一种“按计划行事”的笃定。

“赵怀安!”景琰的声音打破了殿内的死寂,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即刻封锁奉先殿所有出入口,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入!殿内所有人,各归各位,不得擅动,违令者,以谋逆论处!”

“是!”赵怀安抱拳领命,立刻指挥东宫侍卫行动。训练有素的侍卫迅速控制住各个殿门,刀剑半出鞘,凛冽的寒光镇住了些许骚动。

景琰的目光转向一旁面如土色的宫廷侍卫统领和副统领吴勇:“吴副统领!殿外叛乱情况如何?叛军有多少人?从何处攻入?”

吴勇被太子点名,浑身一颤,他本是周贵妃(现已废黜)安插的人,与三皇子也素有往来,此刻心神大乱,支支吾吾道:“回…回太子殿下,叛军…人数不明,似乎…似乎是从西华门和玄武门两个方向同时……”

“废物!”景琰厉声打断,眼神锐利如刀,“身为宫廷侍卫副统领,敌情不明,要你何用!石虎!”

“卑职在!”石虎浑身浴血,显然刚从殿外冲突中抽身,杀气腾腾。

“你带本部人马,协同……不,你接手宫廷侍卫指挥权,务必在一个时辰内,肃清宫内所有叛乱分子!凡抵抗者,格杀勿论!赵怀安分出一队人马协助,优先确保奉先殿及后宫主要殿宇安全!”

“遵命!”石虎与赵怀安齐声应道。石虎更是毫不客气地瞪了吴勇一眼,一把夺过其调兵符牌,转身大步流星而去。景琰在这危急时刻展现出的果决与魄力,让一些原本心中惴惴的官员稍稍安定了些。

萧景哲跪在地上,看着景琰发号施令,掌控局面,眼底的怨毒几乎要溢出来。他没想到父皇会在这个节骨眼上昏倒,更没想到景琰反应如此迅速,直接接管了宫廷防务。他暗中布置的这步棋,本是想在弹劾压力下制造混乱,趁机挟持父皇或太子,搅浑局面,甚至浑水摸鱼,却没想过程度如此激烈,而景琰的应对更是雷厉风行。

“太子殿下,”李阁老颤巍巍地开口,试图挽回局面,“当务之急是陛下龙体,以及平息叛乱。三皇子殿下熟悉京畿防务,或可……”

“李阁老!”景琰冷冷地看向他,目光中不带一丝温度,“父皇昏迷前,已听闻三皇子涉嫌盐税重案。在其嫌疑未清之前,岂可再掌兵权?何况,宫内叛乱,是否与三皇子有关,尚需查证!你此刻举荐,是何居心?”

李阁老被噎得面色通红,哑口无言。

这时,程不识初步诊断完毕,起身向景琰躬身回道:“太子殿下,陛下是急火攻心,加之旧疾复发,导致昏厥。需立刻静卧施针用药,切忌再受刺激。”

景琰深吸一口气,沉声道:“高公公,立刻护送陛下回养心殿,由程太医全力诊治。加派可靠人手护卫,没有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接近养心殿!”

“老奴遵旨。”高公公此刻也深知局势危急,东宫已占据绝对主动,立刻指挥内侍小心翼翼地将皇帝抬上软轿,在程不识和重重护卫下匆匆离去。

皇帝的离去,仿佛抽走了奉先殿内最后一丝维持着表面平衡的力量。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在太子萧景琰身上。他现在是这里唯一的主心骨,也是权力的临时掌控者。

殿外的喊杀声似乎减弱了一些,但零星的兵刃交击和惨叫仍不时传来,显示着战斗仍在继续。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众人神色各异的脸庞,惊惧、猜疑、观望、算计……种种情绪在沉默中弥漫。

景琰走到御阶之上,并未坐上那张空置的龙椅,而是站在一旁,扫视全场。他的目光在经过萧景哲时,没有丝毫停留,仿佛他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存在。

“诸位,”景琰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父皇突发疾病,宫廷又生叛乱,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孤既为监国太子,自当担起稳定局势之责。在父皇苏醒之前,一切军政要务,暂由孤决断。”

他没有询问任何人的意见,直接宣布了决定。这是权力过渡时必备的强势。

“太子殿下英明!”以柳文渊、杜衡为首的东宫属官和一些早已投向太子的官员立刻出声附和。

首辅方敬之沉吟片刻,亦躬身道:“老臣遵太子殿下令谕。”他代表着中立派的态度,他们的默认,意味着景琰的临时摄政获得了朝堂主流的认可。

萧景哲跪在地上,指甲深深掐入掌心。他知道自己完了,至少在父皇醒来之前,或者……父皇永远醒不来之前,他彻底失去了翻盘的可能。盐税案的证据已被当众抛出,虽然最终裁决因变故未能下达,但那如山铁证已经深深烙印在在场每一个权贵心中。此刻,他不仅是指望不上的戴罪之身,甚至可能因为宫外突如其来的叛乱(无论是否与他直接相关)而罪加一等。

他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宫外的叛军能够创造奇迹,或者……父皇能在裁决之前醒来,或许还能看在父子情分上,给他一线生机。但他看着景琰那冷静而决绝的背影,心中一片冰凉。他这个二弟,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可以随意揉捏的温顺太子了。

林夙悄无声息地移动到景琰身侧稍后的位置,低声道:“殿下,叛军主力已被石虎和赵怀安的人压制,渐呈败象。但其中混杂了不少江湖死士,战力不俗,且……似乎并非全部来自三皇子府。”

景琰眉头微蹙:“不是他的?还有谁?”

“目前尚未查明,俘虏口风很紧,或者……他们自己也不知道真正的主使者。”林夙的声音压得更低,“奴婢怀疑,有人想趁火打劫,或者……借此机会,将水搅得更浑。”

景琰眼中寒光一闪。他明白了林夙的暗示。三皇子固然是心腹大患,但这朝堂之上,盼着他们兄弟阋墙、两败俱伤的人,未必在少数。或许还有其他野心家,潜伏在暗处,等待着致命一击的机会。

“继续查!”景琰冷声道,“凡是参与叛乱者,不论身份,一律严加审讯。孤倒要看看,这潭水底下,还藏着多少魑魅魍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