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214章 朝野侧目

第214章 朝野侧目(1/2)

目录

林夙掌印司礼监的余波尚未平息,一股更猛烈的风潮已悄然汇聚。那纸伴随着北境烽火下达的任命,如同一把双刃剑,在赋予林夙名正言顺权柄的同时,也将他彻底推向了风口浪尖。

朝堂之上,表面因外敌当前而维持着勉强的平静,但暗地里的攻讦已如地火奔涌。弹劾的奏疏并未因皇帝的任命而减少,反而变换了内容,从质疑其资格,转向抨击其行事。

“陛下,东厂缉拿朝臣,动辄下诏狱,严刑拷打,屈打成招者甚众!长此以往,国法何在,朝纲何存?”都察院一位御史在朝会上慷慨陈词,虽未直指林夙之名,但矛头所向,清晰无比。

“臣附议!东厂番子如今气焰嚣张,视百官如无物,甚至对宗室勋贵亦多有窥探!此乃阉宦之祸前兆,陛下不可不察!”另一位官员紧接着出列,声音激愤。

景琰高坐龙椅,面色沉静地听着这些控诉。他目光扫过下方,能看到不少官员脸上隐忍的怒意和恐惧,也能看到柳文渊、杜衡等支持新政者眉头紧锁的担忧。而林夙,依旧站在宦官班列之首,垂着眼睑,面无表情,仿佛那些尖锐的指责都与己无关。

“北狄犯境,国难当头。”景琰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东厂所为,乃为肃清内患,保障北伐无后顾之忧。诸卿若自身清白,何惧侦缉?”

他将东厂的行动与北伐大业直接挂钩,暂时压下了朝堂上的明面反对。但所有人都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宁静。皇帝在用自己的权威为林夙背书,但这权威能持续多久,取决于北伐的进展,更取决于林夙这把刀,下一步会砍向哪里。

而此刻,这把刀,正悬在慈云庵的上空。

夜色如墨,西郊慈云庵隐匿在沉沉的黑暗里,只有庵堂深处还亮着一点如豆的灯火,在夜风中摇曳,仿佛随时都会熄灭。

林夙一身深色便装,并未着官服,只带了四名身手最好的东厂档头,如同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潜至庵外。他脸色在月光下显得愈发苍白,连日操劳和旧伤未愈让他气息有些不稳,但眼神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那座寂静的庵堂。

根据监控,庵内并无异样,白日里也只有零星香客。但那份被“故意”截获的情报,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

“督主,四周已查探过,未见明显伏兵。庵内仅有主持师太和两名小尼姑。”一名档头低声回报。

林夙微微颔首,心中警惕却不减反增。越是平静,越可能隐藏着致命的杀机。

“你们在外接应,听我信号。”他低声吩咐,随即身形一展,如一片落叶般飘入庵墙之内。

庵内寂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竹林的沙沙声。他按照情报指示,径直走向后院藏经阁旁的一间不起眼的禅房。推开虚掩的房门,一股陈旧的檀香味扑面而来。

禅房内陈设简陋,只有一桌一榻一蒲团。林夙的目光迅速锁定在墙角一个看似普通的陈旧木柜上。他走上前,仔细检查,在柜子底部摸到一个暗格,轻轻一按,一块木板弹开,里面赫然放着一本以油布包裹的册子。

他心跳微微加速,取出册子,迅速翻开几页。借着窗外透入的微弱月光,可以看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时间、人名、数额以及一些隐晦的代号。正是两淮盐案中失踪的那本关键账册!其中几条记录,明确提到了几笔巨款流向了京城某个以“慈善”闻名的宗室府邸——安王府!

安王!那是先帝的幼弟,当今皇帝的皇叔,一个平日里只知风花雪月、不通政事的闲散王爷!竟然也牵扯其中?

就在他心神震动,准备将账册收好的瞬间,异变陡生!

“咻!咻!咻!”

数道凌厉的破空之声从窗外袭来,目标直指他周身要害!

林夙早有防备,身形猛地向侧后方一滑,同时袖中滑出一柄短刃,“叮叮当当”格开数枚淬毒的暗器。但对方显然不止一人,而且皆是高手!他旧伤在身,动作慢了半拍,左臂一阵刺痛,已被一枚飞刀划破衣衫,带起一溜血花。

“有埋伏!发信号!”他低喝一声,守在门外的档头立刻吹响了示警的哨子。

刹那间,禅房四周黑影幢幢,至少十余名蒙面黑衣人现身,刀光剑影,将他与四名档头团团围住。这些人出手狠辣,配合默契,招招致命,显然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杀手。

“林夙,交出账册,留你全尸!”为首一名黑衣人声音沙哑,攻势如潮。

林夙咬牙支撑,短刃舞得密不透风,但左臂伤口血流不止,内力运转滞涩,渐渐落于下风。一名档头为了护他,被一刀穿胸,当场毙命。

他知道,不能再缠斗下去。对方是有备而来,目的就是将他置于死地!

“突围!”他下令,同时将账册塞入怀中,拼着硬受对方一掌,借力向后撞破窗户,落入院中。

另外三名档头拼死断后,院内顿时陷入一片混战。刀剑碰撞声、惨叫声、呼哨声打破了夜的寂静。

林夙脚步踉跄,强提一口真气,向庵外预定接应地点奔去。身后追兵紧咬不放,箭矢不断从耳边掠过。

就在他即将冲出庵门,看到外面接应人马的灯火时,斜刺里一道阴寒的掌风悄无声息地印向他的后心!这一掌角度刁钻,时机把握得极准,正是他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际!

“噗——”

林夙虽尽力闪避,仍被掌风边缘扫中,喉头一甜,一口鲜血喷出,眼前阵阵发黑。他回头,只看到一双冰冷彻骨、带着讥诮的眼睛,随即那身影便融入黑暗,消失不见。

“督主!”接应的东厂番役终于赶到,弩箭齐发,暂时逼退了追兵。

林夙靠在一名档头身上,气息奄奄,勉力指向庵堂方向:“账册……重要……清理现场……撤……”话音未落,便彻底陷入了昏迷。

林夙夜闯慈云庵,遭遇埋伏,身负重伤的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般,在天亮之前就传遍了京城各个角落。而随之一起流传开的,还有更加骇人听闻的版本。

“听说了吗?林公公昨夜带人强闯尼姑庵,欲行不轨,被庵中武僧发现,大打出手!”

“何止!据说他还想抢夺庵中传承的宝物,与贼人何异?”

“东厂督主深夜入庵堂,这……这成何体统!简直是我朝开国以来未有之丑闻!”

流言蜚语,添油加醋,将一场明显的阴谋伏击,扭曲成了林夙道德败坏、恃强凌弱的恶行。而他那宦官的身份,更是为这流言提供了无数龌龊的想象空间。

翌日朝会,风暴终于彻底爆发。

以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健为首,数十名言官御史跪满大殿,联名上奏,弹劾司礼监掌印太监、提督东厂林夙“夜闯清净之地,意图不轨,行为放荡,有辱朝廷体统;更兼办事不利,遭伏重伤,致使东厂损兵折将,暴露其无能!恳请陛下革去林夙一切职务,交三法司会审,以正国法,以清君侧!”

奏书言辞激烈,字字诛心。他们避开了账册本身,紧紧抓住“夜闯庵堂”和“宦官身份”大做文章,精准地戳中了礼法和道德的要害。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先前那些因北伐而暂时隐忍的反对派官员,此刻如同找到了最佳的突破口,纷纷出言附和。要求严惩林夙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安王萧景钰甚至亲自上殿,老泪纵横:“陛下!慈云庵乃臣母昔日清修之地,庵中师太德高望重。林夙此举,不仅辱及佛门清净,更是对先太妃大不敬!臣……臣恳请陛下,严惩此獠,以安宗室之心啊!”他绝口不提账册可能牵扯到自己,反而以受害者的姿态出现,博取了大量同情。

景琰端坐在龙椅上,面沉如水。他放在扶手上的手,指节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他已知晓昨夜大致经过,暗卫回报了林夙取得账册并遇伏重伤的消息,也提到了那本账册可能牵扯安王。他更清楚,那些流言是何等的荒谬恶毒。但他不能当众说出账册之事,那会打草惊蛇,让真正的幕后黑手警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