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凤栖梧宦海龙吟 > 第220章 迁怒之言

第220章 迁怒之言(2/2)

目录

景琰看着伏在地上,姿态卑微到尘埃里的林夙,胸中的怒火仿佛被什么东西堵住,发泄不出,也咽不下去。他何尝不知林夙的辛苦与忠诚?何尝不知新政阻力之大,非一人之过?但面对这烂摊子般的朝局和接连不断的天灾,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暴躁。他需要看到一个突破口,需要看到成效,需要有人为他分担这如山的压力和指责。

林夙的请罪,像是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他失控的怒火,却也带来了一丝难以言喻的烦躁和……一丝细微的愧疚。但他不能表现出来。帝王之怒,岂能轻易收回?

“责罚?”景琰冷哼一声,语气依旧冰冷,“责罚你有何用?能让漕运畅通?能让国库充盈?能让天灾平息吗?”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翻腾的情绪,目光转向其他官员,声音沉冷:“新政,乃国之根本,绝不会因些许挫折而废止!朕意已决,尔等无需再议!至于如何推行……”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跪伏在地的林夙,顿了顿,语气稍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林夙,新政督察司乃你所领,诸多非议亦因你而起。朕再给你一次机会!各地灾情与新政法令,给朕切实督办下去!若再有无故拖延、阳奉阴违者,无论涉及何人,严惩不贷!若再有办事不利,引得怨声载道……朕唯你是问!”

“奴才……领旨谢恩。”林夙的声音依旧平稳,叩首下去。

“退朝!”景琰不再多看百官一眼,拂袖转身,带着一身未能完全散尽的怒气,离开了金銮殿。

退朝的钟声响起,百官们如同潮水般缓缓退出大殿,不少人暗中交换着眼神,或忧或喜,或幸灾乐祸。今日皇帝当众迁怒林夙,无疑是一个极其敏感的信号。

林夙是最后一个站起身的。膝盖因为久跪而有些僵硬刺痛,他微微踉跄了一下,身旁的小太监连忙上前欲扶,却被他轻轻摆手制止。

他挺直脊背,整理了一下衣冠,面色平静无波,仿佛刚才那场疾风骤雨般的指责从未发生过。只有格外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他眼底深处那一闪而过的疲惫与黯淡。

他一步步走出大殿,冬日惨淡的阳光照在他苍白的脸上,竟无一丝暖意。

“林公公……”德顺公公不知何时跟了上来,低声唤道,脸上带着担忧。

林夙微微侧首,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示意自己无妨。

回到司礼监值房,他屏退了左右,独自坐在书案后。案头上,依旧堆积着如山的奏报文书,来自各地,关乎灾情,关乎新政,也关乎那些隐藏在暗处的阴谋。

他伸手拿起一份来自扬州的密报,是关于清源书院近日人员往来异常频繁的记录。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纸张的边缘,脑海中却回荡着景琰那冰冷的质问和迁怒之言。

——“这就是你给朕交出的答卷?!”

——“朕唯你是问!”

他知道,这是皇帝在巨大压力下的失控,并非全然出自本心。但他更知道,君无戏言。那些话,如同无形的针,刺破了他一直以来用以支撑的坚硬外壳。

他并非贪恋权位,也并非畏惧责罚。他所做的一切,归根结底,不过是为了那个曾在他最卑微时给予他一丝尊重和温暖的太子殿下,为了辅佐他成为一代明君,也为了……或许能在这条荆棘路上,求得一个问心无愧,或许还能暗中洗刷家族的冤屈。

可如今,这条路似乎越来越窄,越来越险。皇帝的信任不再毫无保留,朝臣的敌意与日俱增,暗处的敌人虎视眈眈,而他的身体……他抬手掩住口,压抑地咳嗽了几声,感受到喉间隐隐的血腥气。

窗外,天色不知何时又阴沉下来,寒风呼啸着卷过宫墙,发出呜咽般的声音。

林夙闭上眼,深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再睁开时,眼底所有的脆弱和波澜都已消失不见,只剩下惯有的冷静与深邃。

皇帝的迁怒,是压力,也是警示。他必须更快,更有效率。新政必须尽快见到成效,才能堵住悠悠众口,缓解皇帝的焦虑。而安王府那边……清源书院和周文博的异常,不能再拖延了。

他提起笔,铺开一张新的信笺。有些线,必须收紧了。有些风险,不得不冒。

雪,似乎又要落下来了。而这深宫九阙之中的风雷,从未止歇。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