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 > 第44章 辩经筵!三策定鼎惊翰林!

第44章 辩经筵!三策定鼎惊翰林!(2/2)

目录

农为衣食父母,固是本!

然工可成器,器可强兵护民!

商可通有无,活经济!

三者如同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偏废其一,便是自毁长城!

前宋积弱,空有文华锦绣,却无强兵利器,终至崖山悲歌!

此等血淋淋的教训,尔等饱读诗书,莫非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轰——!

这番引史为证、振聋发聩的言论,如同巨石投入死水,在监生中激起巨大波澜!

不少寒门出身的监生眼神闪烁,若有所思。番邦学子更是连连点头,低声议论。

赵鸿儒气得浑身发抖:“你…你…”

“至于剽窃?”

萧辰根本不给他喘息之机,目光如炬,扫过脸色阴沉的王守拙和那堆仍在燃烧的灰烬,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嘲讽,“尔等说我剽窃前朝遗策?

好!那我今日便当着天下士子之面,论一论这富国强兵之根本!

此非剽窃,乃继往开来,推陈出新!”

他深吸一口气,声震屋瓦:

“本官有《富国三策》,在此抛砖引玉!”

“其一:田赋累进!

田亩多者多纳,田亩寡者寡纳,无田者免赋!

按田地产量阶梯征税,损有余而补不足!

此非劫富济贫,乃均平赋役,使耕者有其食,不致抛荒!”(帝经调取西汉“三十税一”至唐代“两税法”演变,结合现代累进税制模型!)

“其二:商税流转!

设市舶司,掌海陆贸易,课关税以充国库!

行‘盐引’、‘茶引’专卖,但引入竞价机制,杜绝官商勾结!

更于水陆要冲设钞关,征收货物过境流转税!取商贾之利,惠天下之民!”(帝经关联宋代市舶司、明代盐引制度,融合现代增值税流转原理!)

“其三…”萧辰的声音陡然变得无比锐利,目光如刀锋般扫过全场,特别是那些出身士绅豪族的监生,“官绅一体纳粮!士子有功名可免徭役,然田赋…与庶民同!

优免特权,只存于身,不荫其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食土之毛,岂分贵贱?”

“官绅一体纳粮?”

这六个字如同九天惊雷,在明伦堂内轰然炸响!

比之前焚毁书稿引起的骚动剧烈十倍、百倍!

轰——!

整个明伦堂彻底沸腾了!

寒门监生们先是惊愕,随即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

而占据多数的士族监生则如同被踩了尾巴的猫,瞬间炸了锅!

谩骂、指责、惊呼、拍案声此起彼伏!

“狂悖!大逆不道!”

“此乃动摇国本!与民争利!”

“祖宗之法不可变!士绅优免乃千年定制!”

“肃静!肃静!”

孔慎祭酒连拍惊堂木,老脸煞白,声音都变了调!

他万万没想到,萧辰非但未被焚稿打倒,反而抛出了如此石破天惊、直指士绅阶层根本利益的“核弹”!

这已远超辩经范畴,这是要掀桌子!

赵鸿儒和王守拙更是如遭雷击,脸色由红转青,再由青转紫!

他们想驳斥,却发现萧辰这三策,环环相扣,逻辑严密,既有历史渊源(帝经检索支撑),又有现实针对性(临江经验),更暗合“损有余补不足”的古训!

尤其是最后一条“官绅一体纳粮”,简直是刨了他们的祖坟!

他们想指责剽窃?

萧辰这三策,条条都捅在千年积弊的痛处,比任何前朝遗策都更狠、更彻底!

剽窃从何谈起?

角落处,墨凤早已忘记了书稿被焚的痛惜。

她怔怔地看着堂中那个在滔天谩骂与敌意中,依旧如孤峰般挺立的身影。

火光映照下,萧辰青色官袍的下摆似乎沾着几点不起眼的墨渍…墨渍?

她脑中灵光一闪!

猛地看向仍在叫嚣、气得胡须乱颤的赵鸿儒的袖口——那里,赫然也有一小片新鲜的、未干的墨渍!

与焚烧书稿的杂役袖口残留的墨色…一模一样!

“是他!”

墨凤心中雪亮!

赵鸿儒才是焚稿的幕后指使!

他袖口的墨渍,定是传递火折子时不小心沾染!

就在这时,萧辰的目光穿透喧嚣的人群,落在了墨凤身上。

他看到了她眼中瞬间的了悟与指向赵鸿儒袖口的暗示眼神。

无需言语,帝经已瞬间完成关联推演!

萧辰猛地抬手,指向兀自叫嚣的赵鸿儒,声音如同冰锥,刺破所有嘈杂:

“赵司业!尔口口声声维护圣贤之道,却行此焚稿灭迹、构陷同僚的卑劣行径!

尔袖口那未干的墨渍,与方才纵火杂役袖中残墨同出一源!

此等道貌岸然、心肠歹毒之徒,有何面目在此大谈清议,妄议国策?

尔…才是这明伦堂内,最大的蠹虫!最大的伪君子!”

“你…你血口喷人!”

赵鸿儒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老鼠,猛地捂住袖口,脸色瞬间惨白如鬼,指着萧辰的手指剧烈颤抖,气急攻心之下,“噗”地喷出一口老血,仰面便倒!

明伦堂内,死一般的寂静!只有赵鸿儒倒地的闷响和粗重的喘息声。

孔慎祭酒颓然坐倒在椅子上,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

王守拙面无人色,缩在椅中不敢再发一言。

数百监生鸦雀无声,看向萧辰的目光充满了极致的震撼、恐惧与…一丝难以言喻的敬畏。

番邦学子们早已收起了看戏的心态,个个神情肃穆,对着堂中那个青色的身影,深深一躬。

此人之才,此人之胆,此人之智…堪称国士无双!

萧辰拂了拂衣袖上并不存在的灰尘,仿佛只是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转身,对着御座方向(象征性)遥遥一揖:“三策已陈,是非曲直,自有公论。萧某,告退。”

他迈步,走向明伦堂大门。

人群如同潮水般自动分开一条道路。

他经过墨凤身边时,脚步微顿,目光落在她沾着烟灰却依旧沉静的脸上,轻轻点了点头。

墨凤微微屈膝还礼,看着萧辰挺拔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刺目的阳光中,心中默念:“《富国三策》…田赋累进,商税流转,官绅一体纳粮…”

她袖中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一角未被焚毁的残稿,那上面,正是她考证出的、前朝从未有过的、关于“阶梯税制”的零星构想…与萧辰今日所论相比,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当夜,一份关于经筵辩论的详细奏报,连同萧辰的《富国三策》节略,被火速送入深宫。

御书房内,烛火跳跃。

女帝屏退左右,独自看着那份奏报。

当看到“官绅一体纳粮”六个字时,她的凤眸骤然收缩,指尖无意识地在御案上划过,留下深深的刻痕。

许久,她提起朱砂御笔,在那份擢升萧辰为翰林院侍讲的奏章上,缓缓批下三个字,笔锋凌厉如剑,却又在末尾处,带起一丝难以言喻的、微不可查的婉转:

“准。擢翰林院侍讲,入值…待卿…琼林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