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镇乾坤!现代兵王携九凤杀疯了! > 第76章 府试龙门笔墨争,经义策论惊四座

第76章 府试龙门笔墨争,经义策论惊四座(1/2)

目录

清源县城那场“安粮券”掀起的抢购狂潮尚未完全平息,另一股无形的、更加肃杀凝重的压力,已然如同密布的铅云,沉甸甸地压在了所有江州府应试学子的心头。

府试!

开考在即!

清源县衙门前,巨大的杏黄榜文已然张贴,上面朱砂淋漓地圈定了本次府试的日期与地点:七月初九,江州府贡院!

短短数日,清源县通往江州府的官道上,车马骤然多了起来。

一辆辆或朴素或华贵的马车,载着满腹经纶抑或临时抱佛脚的学子,在仆从书童的簇拥下,怀揣着鲤鱼跃龙门的梦想与忐忑,向着那座决定无数人命运的贡院汇聚而去。

空气里弥漫着墨香、尘土味和一种无声的硝烟气息。

柳溪草堂内,气氛更是凝重到了极点。

柳鸿儒端坐上首,目光缓缓扫过堂下几位即将赴试的弟子,最终停留在萧辰身上。

这位老先生须发皆白,面容沉静,但那双阅尽沧桑的眼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许与审视。

“府试首场,经义为重。”

柳老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经义者,根基也。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尔等切记,破题需准,释义需明,引据需精,不可有半分含糊!更不可如某些人…”

他的目光意有所指地掠过萧辰,“根基浮泛,徒有虚言!”

赵师兄等人下意识地挺直了腰背,带着几分自矜与幸灾乐祸瞥了萧辰一眼。

陈文彦坐在角落,看似低头整理笔墨,嘴角却勾起一抹冷峭的弧度。

萧辰被柳老当众敲打“根基不足”之事,早已传遍县学,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他们看来,这位“商贾案首”在真正的府试龙门之前,注定要原形毕露。

萧辰垂手肃立,神色平静。

只有他自己知道,这半月是如何在帝经的辅助下,如同榨油般压榨着自己的每一分精力与潜力。

案头那厚厚一摞被翻得卷边、写满蝇头小楷批注的《管子》、《商君书》,那三篇被反复修改、字字推敲、揉烂了又誊抄的策论,还有深夜书房里那盏长明的孤灯,都是他无声的宣言。

疲惫深深刻入眼底,但一股被极致压力淬炼出的锐利锋芒,却在他身上悄然凝聚。

“时辰已到。”

柳鸿儒缓缓起身,“去吧。望尔等…不负十年寒窗苦读!”

带着恩师的嘱托与无形的压力,萧辰与几位师兄一同踏上了前往江州府的旅途。

车马辚辚,窗外景物飞逝。萧辰闭目养神,实则识海之中,帝经的光芒如同永不疲倦的星辰,依旧在缓缓流转,将《周礼》、《孟子》、《禹贡》、《韩非子》等典籍的核心要义与柳老强调的关键点反复梳理、强化。

他的大脑如同一座高速运转的精密熔炉,将那些啃下的艰深经义与“阶梯税率”、“以工代赈”、“官吏考成与民众评议”等现代理念的雏形,强行熔铸、打磨,试图锻造出足以劈开龙门、惊艳四座的锋芒!

江州府,贡院。

七月初九,寅时刚过。

夜色尚未完全褪去,贡院门前巨大的石牌坊下,已是人山人海。

无数身着襕衫的学子提着考篮,在初秋微凉的晨风中排成长龙,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龙门开启。

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年轻或不再年轻的脸庞,上面写满了紧张、期待、焦虑、麻木…人间百态,尽汇于此。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汗味和一种令人窒息的肃杀。

巡考的学官们身着青袍,面容冷峻,目光如同鹰隼般在人群中逡巡,维持着秩序,也无声地施加着威压。

贡院那两扇厚重、漆成深红色的大门,如同巨兽的咽喉,沉默地等待着吞噬这些十年寒窗的心血。

萧辰提着考篮,站在队伍中。

周围是压抑的呼吸声和低低的祈祷。他能感受到几道或明或暗、带着审视与敌意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其中一道尤为阴冷,来自不远处的陈文彦。

陈文彦正与几个相熟的学子低声交谈,目光扫过萧辰时,带着毫不掩饰的轻蔑与幸灾乐祸,仿佛已经预见了这位“根基浮泛”的案首在府试中折戟沉沙的惨状。

“萧兄,别来无恙?”

陈文彦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了过来,带着虚伪的关切,“听闻柳老对萧兄期望甚高,临行前还特意‘耳提面命’,想必萧兄此次定是胸有成竹了?”

他特意加重了“耳提面命”四字,引得旁边几人低笑出声。

萧辰眼皮都未抬一下,只是淡淡回了一句:“陈兄还是多关心自己吧。”

语气平淡无波,却让陈文彦脸上的假笑一僵。

“肃静!点名入场!”

随着学官一声洪亮的断喝,贡院大门在沉重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那幽深的门洞,仿佛通往未知的深渊。

一股混杂着陈旧木料、尘土和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搜检、验明正身、按号入座…繁琐而压抑的程序过后,萧辰终于坐在了自己那狭窄逼仄、仅容一桌一凳的号舍内。

号板冰冷,墙壁斑驳,空气沉闷。

他将笔墨砚台一一摆好,深吸一口气,闭上眼,最后在识海中过了一遍帝经梳理的要点。

“咚——!咚——!咚——!”

三声沉重的云板响彻贡院!

“开题——!”

随着学官一声令下,一张张印着考题的卷纸被迅速分发到每个号舍。

首场,经义!

萧辰展开卷纸,目光如电,瞬间扫过题目。第一题,他瞳孔便是骤然一缩!

“试论《周礼·地官》‘泉府’之职掌及其于平抑市价、通有无、利民生之要义。”

泉府?

《周礼》中极其冷门的、掌管国家收购滞销货物、调控物价、发放贷款的机构?

饶是萧辰有帝经开挂,此刻也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

这题目刁钻到了极点!

寻常学子,能把“泉府”是干什么的说清楚已属不易,更遑论深入论述其“平抑市价、通有无、利民生”的要义?

这简直是给那些只知死记硬背、缺乏通览和实务理解的学子当头一棒!

号舍间瞬间响起一片压抑不住的、倒吸凉气和纸张被无意识抓皱的声音!

绝望的低语如同蚊蚋般嗡嗡响起:

“泉…泉府?这…这考的是什么啊!”

“完了…《周礼》我本就生疏…”

“平抑市价?这…这如何论述?”

陈文彦所在的号舍距离萧辰不远,他拿到题目时,脸上那幸灾乐祸的笑容瞬间僵住,随即变得煞白!

他拼命回忆,脑海中关于“泉府”的记忆却模糊得如同隔雾看花!

冷汗瞬间浸透了后背的襕衫!

他下意识地看向萧辰的方向,只见萧辰只是眉头微蹙,便已铺开草稿纸,提笔蘸墨,竟似胸有成竹?

他怎么可能知道?

陈文彦心中狂吼,一股难以言喻的嫉妒和恐慌攫住了他!

萧辰确实没有慌乱!

短暂的震惊后,帝经那浩瀚如烟海的知识库瞬间被激活!

识海中金光一闪,《周礼·地官司徒》中关于“泉府”的原文段落、历代大儒(郑玄、贾公彦)的关键注疏、以及柳老曾旁征博引提及的《管子·轻重》中关于国家调控市场的相关论述,如同被精准检索的档案,瞬间清晰无比地呈现在他“眼前”!

“泉府掌以市之征布…敛市之不售,货之滞于民用者…以贾买之…以待不时而买者…凡赊者,祭祀无过旬日,丧纪无过三月…”

核心职能了然于心!

更重要的是,在帝经的视角下,“泉府”的本质被瞬间洞穿!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国家储备调节机构”+“政策性金融机构”+“物价平准基金”吗?

其核心目的,就是利用国家力量,在物资过剩时收购储存,在短缺时平价抛售或借贷,打击囤积居奇,调节市场供需,稳定物价,保障民生!

思路豁然开朗!

萧辰眼中精光爆射!

他不再纠结于字句的考据,而是直指核心!

提笔在草稿纸上飞快写下破题之句:

“泉府之设,圣王恤商惠民之深意也!

其职掌所系,非徒敛散之末务,实乃平准万物、通融有无、奠安民生之枢机!”

紧接着,他结合帝经提供的历代注疏精髓,条分缕析泉府“敛滞货”、“平价售”、“行赊贷”三大职能,并着重阐述其如何通过“敛散以时”(在物价低时收购,高时抛售)来平抑市场波动;如何通过“通滞货”(收购滞销品)促进流通;如何通过“济急困”(赊贷)稳定民生。

字字珠玑,引经据典,将冷僻的“泉府”职能,论述得深刻透彻,直指“宏观调控”、“稳定器”的现代核心!

笔走龙蛇,墨落生花!

萧辰沉浸在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中。

号舍的逼仄,时间的流逝,周围压抑的喘息,仿佛都已远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