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2/2)
这让他心里的抵触情绪减轻了不少。
既然利益上有保障,似乎……妹妹的考虑也有道理。
一直沉默的陈星,此刻缓缓开口。
他基于现实情况分析:
“建军,小章考虑得长远。
请人干活,规矩清楚,容易管理。
自家人掺和进来,一旦经营上有分歧,确实容易伤感情。
婶子和大嫂,在老家生活惯了,未必适应城里的生意场。”
他的话,朴实,却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木齐章的想法。
木建军看看妹妹,又看看陈星,虽然心里那股“用自家人更放心”的传统观念还在挣扎,但理智上,他已经开始接受这个更“讲究”的方案了。
他挠挠头,叹了口气:
“行吧行吧,你们读书多,道理懂得也多。
就按你们说的办吧。
不过,请人可得把眼睛擦亮点。”
看到二哥被说服,木齐章心里松了口气。
这不仅仅是店员人选的问题,更是她能否按照自己的理念掌控这门生意的关键一步。
避免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引入清晰的权责和契约精神,是她内心深处那个来自未来的灵魂,对此番创业的底线要求之一。
“嗯,请人的事我会留心。”
她承诺道,心里已经开始勾勒招聘的条件。
.......
木齐章坐在靠窗的旧书桌前,铺开一张信纸,手里握着钢笔,却久久没有落下。
她微微出神,目光似乎穿透了纸张,望向了遥远的家乡。
平日里忙于生计周旋于各种事务,对家的思念被压在心底,此刻夜深人静,那份情感便悄然浮了上来。
她仿佛能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下缝补衣裳的身影,能听到父亲饭后抽着旱烟偶尔咳嗽几声的动静。
牵挂和温暖的复杂情绪,在她心头弥漫开来。
木建军正就着灯光,笨拙地擦拭着明天出摊要用的衣架,嘴里哼着不成调的小曲。
他偶尔抬头,看见妹妹对着信纸发呆,便粗声粗气地问:
“二丫,磨蹭啥呢?是不是想家了?”
他的话直来直去,却恰好戳中了木齐章的心事。
陈星坐在稍远处的凳子上,正低头检查一副旧手套的磨损情况,闻言,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木齐章的侧影。
他没有作声,但眼神里多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理解和柔和。
木齐章被二哥说中心事,轻轻“嗯”了一声,没有否认。
她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笔尖终于落在了纸上。
她没有过多描述在京城的艰辛和遇到的危险,捡着那些能让家人安心和高兴的事情写:
“女儿在京一切安好,勿念。
二哥与我在一起,相互照应,身体康健。
近日与友人合租一小铺面,准备经营服装。
京城春暖花开,景致颇佳……”
她写着家里的琐事,询问父母的饮食起居,叮嘱父亲少抽烟,母亲注意添减衣物。
字里行间,充满了寻常的牵挂和温情,就像一个普通的离家在外的女儿正在向父母报平安话家常。
灯光下,她的侧脸显得格外柔和,带着一种与平日里精明干练截然不同的温柔气质。
写到信的末尾,木齐章的笔停顿了一下,神情变得更为郑重。
木建军看到“伍佰元”这个数字,擦衣架的手停住了,瞪大了眼睛:
“五……五百块?二丫,这……是不是太多了点?
咱还得进货呢。”
他首先想到的是生意的周转。
木齐章头也没抬:
“家里开销大,爹娘年纪也大了。
咱们在外面,不能让家里紧巴巴的。
进货的钱,我留足了,你放心。”
她早已将方方面面考虑周全。
木建军看着妹妹,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份决心,他挠挠头,不再多说什么,继续用力地擦着衣架,只是动作更加卖力了。
陈星站起身,轻声说:“不早了,歇了吧,明天还要出摊。”
小院重归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