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2)
木建军收敛了笑容,有些不解地看着妹妹:
“二丫,还有啥事?货到了就卖呗。”
陈星没有说话,他似乎已经猜到木齐章要说什么。
“要招人。”
木齐章清晰地说道,“目前先招一个,主要在店里帮忙卖货,招呼客人。”
木建军愣了一下,首先想到的是成本,
“真的要招人?咱们三个还看不过来一个铺子?
还得开工资呢。”
“看不过来。”
木齐章回答得干脆利落,
“我和陈星马上要开学了,不可能整天泡在店里。
以后,铺子的日常经营,主要得靠二哥你。”
她看向木建军,眼神里是信任,也是交托:
“进货、盘账、管人,这些担子,大部分要落在你肩上。”
木建军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看到妹妹认真的眼神,又把话咽了回去,只是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
他感到了压力,也涌起一股被委以重任的激动。
“所以,招一个可靠的店员,帮你打下手,是必须的。”
木齐章继续分析,
“工钱该花就得花,把人拴在店里,生意才能长久。
我们不能像以前摆摊那样,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陈星点了点头,沉声补充:
“建军,店里需要个固定的人。
你主外,谈进货、应对事情;店员主内,看店销售。
分工明确,效率才高。”
木建军琢磨了一下,缓缓点头:
“嗯……是这么个理儿。那……招个啥样的人?”
“手脚麻利,面相和善,认得几个字最好。
重要的是人老实,有耐心。”
木齐章早已想好,
“明天我就写个招贴出去。”
说完招人的事,木齐章停顿了片刻,似乎在斟酌词语。
光晕在她脸上跳动,映出她异常认真的表情。
接下来的话,才是真正的重点。
“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她目光在陈星和木建军脸上缓缓扫过,
“咱们得把今后的‘分工’和‘分红’,白纸黑字,定清楚。”
木建军又是一愣,
“咱自家人,还定这个?赚了钱一起花不就完了?”
他的观念里,一家人做生意,模糊的“共产”状态是天经地义的。
“亲兄弟,明算账。”
木齐章清醒得很,
“以前摆小摊,赚点快钱,怎么分都行。
现在开了店,是长久的生意,投入的本钱、出的力气、担的责任都不一样。
现在不定规矩,以后容易出疙瘩,伤感情。”
她拿起桌上的一张纸,又从口袋里掏出半截铅笔头,在纸上边写边说,像是在勾勒一个清晰的蓝图:
“我是这么想的。
本钱呢启动资金里,有家里你们给的钱,有我平时攒的,也有陈星投入的。
这部分,算是原始股,按比例占份子。
以后,二哥你主要负责店铺日常经营,算是掌柜,拿一份固定的掌柜工资。
陈星主要负责对外联络、安全、还有南边进货这条线,也拿一份固定的薪酬。
我负责把控款式、定价和总体方向。
每年年底盘账,扣除成本、各项开支和咱们三人的固定工资后,剩下的纯利,再按照最初投入的本钱比例和……”
她顿了顿,加重了语气:
“和对生意的贡献大小,来分配红利。”
她的这番话,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完全颠覆了木建军认知中“家庭作坊”式的模糊管理模式。
股权、薪酬、分红……这些带着现代企业管理色彩的词汇,从她口中平静流出,构建出一个权责利分明的合作框架。
木建军听得有些发懵,他挠着头,努力消化着这些新概念:
“这么……这么复杂?还得发工资?再分红?”
“必须这么复杂。规矩立在前头,比事后扯皮强。
按劳取酬,按资分红,公平,也长久。”
陈星看向木齐章,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经历过,也见过太多因为利益不清而反目成仇的例子。
木齐章的远见让他深感佩服。
木齐章笑了笑,这些在现代都是很平常的事情,继续对木建军说:
“二哥,这不是生分。
正是为了大家能一直同心协力地把生意做下去,才要把账算明白。
你想想,要是干多干少一个样,投钱不投钱一个样,时间长了,谁还有心思好好干?
定了规矩,你管店辛苦,就能多拿一份辛苦钱。
陈星跑外风险大,贡献也独特。
我虽然上学,但把握大方向、选款一样是关键。
这样,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付出有价值,劲才能往一处使。”
她的比喻通俗易懂,一下子说到了木建军的心坎里。
他想了想,确实,如果以后店里主要靠他打理,能多拿一份工钱,年底还有分红,那干劲肯定不一样。
而且,这样也确实公平。
“我明白了。”
木建军重重地点了下头,脸上露出了信服的表情,
“二丫,就按你说的办。”
看到二哥理解并支持,木齐章心里松了口气,虽然之前也是这么初步打算的,可到底没有正式定下来,现在她倒是放心了。
这套初步的“股份制”和“绩效考核”思路,是她能想到的,在当下环境里,既能激励大家,又能维系团队长远发展的最好办法。
“那好,等这两天忙完,我把详细的条款写下来,咱们都按个手印。到时候我在跟家里写封信说明情况。”
木齐章最后说道,语气轻松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