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有毒父母七张面孔(1/2)
第二节
有毒父母的七张面孔
神化型父母
神化型父母的核心特征是永不认错。
在他们的认知里,自己作为父母,永远是正确的,子女必须绝对服从。
无论事情的真相如何,无论他们的行为是否给子女带来了伤害,他们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会将责任推到子女身上,或是用各种理由为自己辩解。
这种“永不认错”的态度,会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懦弱的性格。
子女从小就被灌输“父母永远是对的”这一观念,当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是感受到父母行为带来的伤害时,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知道,表达异议只会遭到父母的反驳和指责。
久而久之,子女会习惯性地压抑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在面对冲突时,第一反应就是退缩、妥协。
他们会怀疑自己的判断,觉得自己的感受不重要,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让父母不高兴。
这种懦弱的性格会延伸到亲密关系中,他们在关系中总是小心翼翼,害怕引发冲突,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边界。
他们会过度在意伴侣的感受,却忽略自己的内心,即使受到伤害,也会选择隐忍,而不是勇敢地维护自己。
他们习惯了顺从,习惯了将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最终在关系中失去自我,陷入痛苦的循环。
神化型父母的“永不认错”,就像一道无形的枷锁,困住了子女的自我表达,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失去自信和勇气,难以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甩锅型父母
甩锅型父母的主要特征是角色缺失。
他们在家庭中没有承担起应有的父母责任,无论是经济上的支持、情感上的陪伴,还是教育上的引导,他们都表现得极其缺位。
遇到问题时,他们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而是习惯性地“甩锅”,推卸。
将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外部因素,或是子女自身。
这种角色缺失,会让子女被迫早熟,并压抑自己的真实需求。
在成长过程中,子女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照顾和支持,为了生存和成长,他们不得不提前学会独立,学会自己处理问题。
他们可能从小就要承担起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妹,甚至要为家庭的生计操心。
这种被迫的早熟,让他们失去了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压力和艰辛。
同时,为了迎合父母,或是为了避免引发家庭矛盾,他们会刻意压抑自己的需求。
他们不敢向父母索要关爱,不敢表达自己的脆弱,因为他们知道,父母不会回应他们的需求,甚至会指责他们不懂事。
这种压抑需求的习惯,会伴随他们进入亲密关系。
在关系中,他们依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习惯了自我牺牲,总是优先满足伴侣的需求,却忽略了自己的内心渴望。
他们害怕麻烦别人,害怕被拒绝,所以宁愿自己承受所有的压力和委屈。
同时,由于从小缺乏父母的情感陪伴,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极度渴望被爱、被关注,但又不知道如何正确地获取爱,往往会陷入要么过度依赖,要么刻意疏远的极端,让关系变得紧张而脆弱。
操控型父母
操控型父母的典型特征是以“爱”为名的绑架。
他们会将自己的意愿和期望强加给子女,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赤裸裸的操控。
他们会通过情感勒索、道德绑架等方式,让子女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从学业、工作,到恋爱、婚姻,无一不插手。
这种以“爱”为名的操控,会让子女逐渐丧失独立决策的能力。
子女从小就生活在父母的掌控之下,父母会为他们安排好一切,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久而久之,子女会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不敢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选择。
他们会害怕自己的选择会让父母失望,会受到父母的指责和批评,所以在面对决策时,总是犹豫不决,缺乏自信。
进入亲密关系后,这种丧失决策能力的状态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他们在关系中会过度依赖伴侣,让伴侣为自己做决定,或者在面对选择时,总是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和伴侣共同商量。
他们难以承担关系中的责任,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别人安排,没有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同时,由于长期被父母操控,他们可能会对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一点“控制”都极其敏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让关系陷入困境。
言语刀子型父母
言语刀子型父母的特征是喜欢说贬低式玩笑。
他们总是用看似玩笑的语气,贬低子女的外貌、能力、性格等。
比如“你怎么这么笨,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你长得真普通,以后肯定没人要”。
他们觉得这只是玩笑,无伤大雅,但这些贬低的话语,就像一把把刀子,深深刺痛子女的内心,导致子女自我价值感低下,失去自信心,甚至会有容颜焦虑症。
子女的自我认知在成长过程中主要来自于父母的评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