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1/2)
荀采的眼中不禁泛起涟漪。
虽未满十岁,但因勤于锻炼,曹舒身形已如十二三岁的翩翩少年。
更难得的是。
其俊朗容颜,唯有阅读此书的诸位俊朗读者方能胜之。
在这汉末乱世,曹舒的相貌堪称举世无双。
面对如此少年,荀采的芳心怎能不为之颤动?
在下曹舒,见过荀令君。
见过荀姑娘。
曹舒向荀彧与荀采依次行礼。
随后,亲手将准备的礼物赠予荀采。
礼物虽不贵重,却与赠予曹节的不同。
这是曹舒亲手制作的工艺品。
虽工艺不算精湛。
但别具匠心。
接过礼物的荀采,望向曹舒的目光更添温柔。
俊逸非凡,彬彬有礼,才华横溢,又懂得体贴人心。
荀采正值芳华,面对这般出众的少年郎,怎能不心生爱慕?
然而站在一旁的荀彧却眉头紧锁。
自荀采幼时丧父后,荀彧便承担起长兄如父的责任。如今眼见曹舒这个危险人物可能拐走自家妹妹,他心中自然百般不是滋味。
可荀彧向来注重仪态,即便满腹不快,此刻也只能强压心头郁结。但俗话说得好,郁结于心最伤身。为免气出病来,他只得率先打破沉默:不知舒公子今日登门,所为何事?
曹舒恭敬作揖:实不相瞒,晚辈此来,是代家父与令君一叙心中疑惑。
虽早有预料,荀彧仍难掩讶色:非是荀某小觑公子,只是...此等要事,公子真能代父做主?说罢暗自思忖,这绝非因迁怒于曹舒可能拐走荀采之故。
曹舒从容笑道:令君可曾听闻当局者迷?家父与令君皆困局中,依二位性情,纵使再过十年也难有转圜。正需旁人从旁点拨。
荀彧默然颔首,这番话确显诚意。但在他心中,曹操若不篡汉便是底线,即便曹舒舌灿莲花亦不可逾越。
殊不知,曹舒接下来的诘问,将在荀彧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几令其道心失守——
敢问令君,您所忠的究竟是怎样的汉室?
“令君所忠之汉,究竟是何汉?”
“是端坐龙椅的陛下?”
“还是刘氏皇族的虚名?”
“抑或是,自高祖开国至光武中兴,延续至今的四百年江山?”
曹舒凝视荀彧,目光如剑。
三问似三刃,直插荀彧心口。
这位当世奇才的思绪,顿时纷乱如麻。
他忠的,到底是何汉?
荀彧何等聪慧。
正因太过清醒,才始终无法自欺。
他忠的岂是傀儡天子刘协?
绝非如此!
那忠的是刘氏正统?
或许。但此般坚持,意义何在?
若忠的是四百年社稷——
更该明白天命有常,盛衰有时。
自冲质以降,幼主频夭,汉室气数将尽。
桓灵之世,积弊已深。
纵无张角振臂,亦有他人揭竿。
纵非董卓废立,终有枭雄代行。
汉室可救否?
荀彧心知肚明,却不敢直面。
见荀彧沉默,曹舒又道:
“令君可知,家父走到今日,历经多少艰险?”
“由晚辈道来,未免失礼。”
“毕竟令君追随家父的岁月,远胜于我。”
“然——”
“正因令君是见证者,更该明白当年的曹孟德,是何等人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