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2/2)
“诸侯会盟讨董,入洛阳后皆畏缩不前。”
“唯家父孤军追击,荥阳中伏,几近丧命。”
天子逃离长安时,竟无一位诸侯愿意收容。
是我祖父率军西进,保全了天子的尊严,让他重获应有的礼遇。
袁术公然称帝,这是在羞辱汉室权威!
即便军中缺粮,我祖父仍毅然渡过淮河,在淮南、寿春与袁术决战!
官渡之战时,袁绍数万大军压境。
而天子竟在这时暗中策划衣带诏!
我祖父可曾因此与他计较?
我曹家何曾亏待过天子?
天子的回报是什么?
就是用衣带诏来报答吗?
是用吉平的来回报吗?
还是用伏完的来报答?
荀府正厅内一片死寂。
荀彧无言以对。
因为曹舒所言句句属实。
曹操从未主动伤害刘协。
反倒是刘协屡次谋害曹操。
曹舒望着荀彧身后的汉域疆土图,冷笑道:
陛下的想法总是异于常人。
他永远不知满足,永远渴望更多权力。
若陛下真有高祖、武帝、光武之才。
我祖父还政于他又何妨?
但他有这等才能吗?
他的本事是什么?
既不能共患难,也不能同富贵。
总是以最坏的恶意揣测身边每个人。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陛下。
汉室气数已尽,强求无益。
当年董卓对待陛下,三天一小吓,五天一大吓!
可陛下那时连大气都不敢出。
因为他知道董卓不是好相与的。
到了李傕郭汜把持朝政时。
二贼忙于内斗,常让陛下挨饿。
若非宫中宦官宫女接济,陛下早已饿死。
那时那些所谓的汉室忠臣,可有一人伸出援手?
一个都没有!
“李傕郭汜的刀锋,随时能取他们性命!”
“这般艰难岁月,陛下终究熬过来了。”
“到了许昌,我父亲待他远胜董卓、李傕、郭汜之流。”
“即便父亲忍饥挨饿,也未曾亏待过陛下分毫。”
“可结果呢?”
“陛下仍不知足!”
“他处心积虑,欲置我父亲于死地。”
“若父亲当真遭难——”
“莫非他以为元让叔父、妙才叔父、子孝叔父等人会饶过他?”
“莫说我曹营武将。”
“便是文官,谁不将陛下的所作所为看在眼里?”
“父亲在世时,众人尚能维持表面恭敬。”
“可若父亲不在了——”
“即便陛下暴毙宫中,又有谁会在意?”
“是你荀令君吗?”
“还是伏完、魏讽、张泉、陈祎那些野心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