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昨日种种(1/2)
风少正闻言,心神剧震,仿佛一道惊雷自九天劈落,震得他神魂摇曳。他怔怔地立在原地,耳边只余下山风呼啸之声,连呼吸都险些忘却。
孙长老苍眉微挑,眼中似有星河流转,声音却依旧平静:“怎的,不愿?”
风少正猛地回神,慌忙躬身行礼,声音因心潮澎湃而微微发颤:“弟子不敢!只是……只是弟子尚未达成师尊所言的外门小比前二十之约,实在惶恐。”
孙长老抚须而笑,夕阳的金辉洒在他苍老的容颜上:“那不过是老夫随口设下的一道考验。老夫要看的,从来不是你能不能达到那个名次,而是你愿不愿意为了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目标,拼尽所有,百死不悔。这些时日,你在擂台上的挣扎、你的执着、你的不甘,老夫都看在眼里。”
风少正豁然开朗,胸中暖流奔涌,仿佛连日来的艰辛与委屈都找到了归宿。他整了整衣襟,在漫天霞光中郑重跪地,朝着孙长老恭恭敬敬地行了三拜九叩之大礼:“师尊在上,请受徒儿一拜!”
孙长老微微颔首,袖袍轻拂,一股柔和的力道便将风少正托起:“起来吧。既入我门下,今日便带你去见几个人。”
说着,他转身引路,向着茅屋后方行去。夕阳将两人的身影在崎岖的山石上拉得悠长,远处云海翻腾,被落日染成一片瑰丽的紫金色。
他们来到离茅屋不远的一处平坦之地。这里地势略高,可俯瞰群山巍峨,云雾在脚下流淌。三座青石墓碑静静地矗立在悬崖边,沐浴在落日最后的余晖中,仿佛三位沉默的守护者,俯瞰着这云海苍茫。碑身被岁月和风雨打磨得光滑而斑驳,上面镌刻的名字却在夕阳下显得格外清晰而深刻,每一笔划都仿佛蕴含着一段尘封的往事与重量。凛冽的山风掠过碑身,发出悠远而苍凉的呜咽,像是在低声诉说着什么。
孙长老目光悠远,声音仿佛与山间的流云融为一体:“你可知道这擎云峰的来历?”
风少正微微一怔,忽然想起方才师尊自称“孙擎云”,心头蓦地一震,不禁脱口而出:“莫非此峰…”
“不错。”孙长老唇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此峰正是以我为名。若不是百年前那场变故,如今落剑门的掌门之位花落谁家,还真未可知。”他的语气云淡风轻,仿佛在说一件与己无关的往事,然而风少正却从那平静的语调中,听出了一丝若有若无的怅然。
风少正心中震动,他真切地感受到师尊毫不避讳地向他展露过往,这是将他视为亲近之人的信任。尽管孙长老说得轻描淡写,但他却能感受到那话语深处隐藏的无奈与落寞。
“我之所以愿收你为徒,原因很简单。”孙长老忽然转身,目光如电,“因为我就是先前与你提过的——‘灵修’。”
话音未落,只见孙长老右脚轻轻一踏,风少正顿时感到四周景象剧变。一道玄奥的阵纹自孙长老脚下蔓延开来,瞬息间将二人笼罩。这并非《苍御点阵图》中记载的任何一种步法或阵势,孙长老甚至未曾移动分毫,却已改天换地。
风少正惊觉自己已置身于另一个世界,眼前的擎云峰依旧耸立,却不再是方才那片荒凉景象。此刻的峰顶古木参天,灵草遍地,奇花异草散发着淡淡光晕,远处甚至传来清越的鸟鸣。整个天地间灵气氤氲,宛若仙境。
“不必惊慌。”孙长老的声音将他从震撼中唤醒,“这里乃是精神内景世界,不过是为了方便你我谈话罢了。”
风少正环顾四周,发现这确实还是擎云峰,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灵气充沛的景象,与现实中那座孤寂的山峰判若两地。
孙长老袖袍轻拂,空气中忽然漾开层层涟漪,仿佛有一支无形的笔在天地间挥毫泼墨。只见那三座青石墓碑表面泛起莹莹清光,碑文竟如活过来般流动起来,缕缕光华自碑身升腾,在暮色中交织成三道清晰无比的身影。
左侧男子身披玄色蛟纹劲装,身高八尺,肩宽背阔。古铜色的面容棱角分明,剑眉入鬓,一双虎目沉静如古井深潭。他负手而立,周身隐约有山岳虚影环绕,仿佛与整座擎云峰的气脉相连。腰间悬挂的紫金酒壶流光溢彩,与他沉稳的气质形成奇妙对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