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别装蒜(1/2)
小伙子把收音机放在桌上,张伟拧开开关,先放了段评剧,又换上豫剧唱片。常香玉那亮堂的嗓子一出来,顾大爷突然一拍大腿:“这出我熟!当年在戏园子里听了八遍,常老板的穆桂英,绝了!”
铁雄赶紧搬来个小马扎:“顾大爷,您给讲讲,当年戏园子里啥光景?”
顾大爷坐下,喝着热茶开了话头:“那会儿听戏得早去,占前排座儿,嗑着瓜子听,台上的角儿一个亮相,台下能喊出‘好’来!我太爷爷就爱听这出,说穆桂英‘辕门外三声炮’那一句,比洋行的汽笛声还提神……”
正说得热闹,门口铃铛响,进来个穿碎花裙的姑娘,手里捧着个玻璃罐,里面装着些五彩的糖纸,皱巴巴的,却码得整整齐齐。“老板,这个能放在故事角不?”姑娘脸有点红,“是我姥姥攒的,她说当年跟姥爷处对象,姥爷总买水果糖,糖纸她就一张张收着,说这是‘甜蜜的念想’。”
张伟接过玻璃罐,糖纸上印着“大白兔”“喔喔奶糖”,最底下还有张油纸包的,印着“公私合营”的字样。“太能放了,”他找了个高架子摆上,“比啥摆件都好看。”
姑娘乐了,掏出手机对着糖罐拍:“回头我给姥姥发过去,让她知道她的宝贝在这儿‘展览’呢。”
中午人多起来,故事角坐满了人,有听顾大爷讲戏的,有对着糖罐回忆小时候的,还有个老太太拿着本旧相册,给大伙看她年轻时的布拉吉照片。张伟看着这光景,突然觉得这聚宝阁不像个店了,倒像个胡同里的“时光茶馆”,老物件是茶,故事是水,泡在一起,越品越有味道。
顾大爷临走前,非要把老座钟留下:“放您这儿比放我家强,我那小孙子总瞎敲钟摆,在这儿能听戏,能跟人说话,钟也高兴。”
张伟拗不过他,只好找了块红绒布铺在桌上,把钟摆调得稳稳的,看着它一圈圈晃,心里踏实得很。铁雄凑过来说:“张哥,这钟要是半夜响,不会吓着人吧?”
“吓着才好呢,”张伟笑着说,“说明它记着时辰,也记着这儿的热闹。”
下午来了个稀罕物件——一个掉了漆的铁皮饼干盒,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盒子里装着些旧粮票,还有张泛黄的奖状,是1978年评的“劳动模范”。送盒子来的是个中年男人,说是父亲临终前交给他的,说“这盒子比存折金贵,能让人知道咱是咋过来的”。
张伟把粮票一张张摆开,有全国粮票,有地方粮票,最小的面额是一两。“这一两粮票,当年能买个馒头,”他指着一张山东粮票,“我爸说过,那会儿出差带粮票比带钱还重要,没粮票寸步难行。”
男人听得直点头:“我爸就是跑运输的,车里总揣着个粮票本,说这是‘吃饭的通行证’。”
正说着,李老举着个鸟笼子晃进来,笼子里的画眉鸟“啾啾”叫。“小张,你看我这新捡的玩意儿!”他从笼子底下摸出个铜烟锅,锅沿都熏黑了,“早市淘的,说是说书先生用的,抽着烟讲《三国》,带劲不?”
张伟接过烟锅,闻着有股淡淡的檀香,烟嘴是牛角的,包浆亮得很。“您这是捡着宝了,”他笑着说,“这烟锅至少是民国的,说书先生用的,烟丝里都得混点故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