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三步(1/2)
“我教你们编竹青蛙吧,”他举着自己的作品,挺得意,“就三步,特简单。”
结巴的孩子被围在中间,教大家劈篾,手有点抖,嘴上却不结巴了:“看好了,刀要斜着下,像削苹果似的。”
孩子们的笑声把竹亭的顶都快掀了,阳光透过竹篾洒下来,在画板上投了一地碎金。
中午在竹亭里吃饺子,用的是新编的竹碗竹筷,孩子们捧着碗,吃得鼻尖冒汗。
“比幼儿园的塑料碗香,”小胖墩吸溜着饺子汤,“这碗是不是有魔法?”
园长坐在旁边笑:“哪有魔法,是人家用心编的,带着股竹子的清香味。”
扎羊角辫的姑娘给孩子们添饺子,竹盘里堆得像小山:“慢点吃,管够,不够再包。”
学竹蜻蜓的姑娘拿着竹勺,给每个碗里舀了点桂花糖:“甜甜嘴,下午有力气编竹器。”
结巴的孩子看着孩子们抢着用竹筷,突然笑了:“以……以后常来,咱……咱教你们编竹灯笼。”
小男孩在旁边接话:“我还能教你们爬竹竿,不过得小心点,别摔着。”
入夏的午后,竹亭里凉快得很,村里的大婶们凑在这儿编竹篮,手里的竹条转得飞快。
“你看我这底编得咋样?”张婶举着个半成品,脸上有点红,“昨天拆了三回,手都磨起泡了。”
“比上次强多了,”扎羊角辫的姑娘凑过去看,用手指头戳了戳竹底,“再收两圈就圆了,跟揉面团似的。”
小男孩蹲在旁边,给大家递竹制的小扇子,是他编的,扇面上还刻着小太阳:“我妈说,扇扇子能少出汗,编竹器更得劲。”
结巴的孩子坐在亭角,编竹宴用的竹托盘,盘沿刻着小花,歪歪扭扭的却挺好看:“下……下个月办竹宴,得……得让大伙用着舒坦。”
学竹蜻蜓的姑娘在旁边绣竹垫,绿线红线缠在一起,像竹枝上开了花:“我把咱村的名字绣上去,‘竹满堂村’,多好听。”
风穿过竹亭,带着竹条的清香味,混着大婶们的笑,特舒坦。
竹宴那天真热闹,村里人几乎都来了,竹亭里摆了三桌,用的全是竹制的家伙什,碗碟杯盘摆得满满当当。
李奶奶坐在主位,摸着竹托盘上的花纹:“我活了八十岁,头回见全用竹子吃饭的,比城里的瓷碗得劲。”
有个老爷爷端着竹杯喝酒,咂咂嘴:“这酒混着竹香味,比平常多喝两盅都不晕。”
小男孩穿着新衣裳,给每个人倒酒,竹酒壶是他跟学竹蜻蜓的姑娘编的,壶嘴有点歪,却不洒酒。
“我爸说,这叫‘歪嘴壶’,有福气,”他挺着小胸脯,挺得意,“我以后要编个更大的。”
结巴的孩子站起来,想说两句,嘴又结巴了:“大……大伙吃好喝好,以……以后年年办……办竹宴。”
底下一片叫好声,竹亭的顶都快被笑声掀了,竹苗在旁边晃,像在拍手。
秋天摘桂花时,竹亭成了临时的晾晒场,竹匾铺了一地,黄灿灿的花瓣晒得满亭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