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抗战烽火:从淞沪会战开始 > 第168章 中国人的怒吼(八)

第168章 中国人的怒吼(八)(2/2)

目录

小鬼子士兵的单兵军事素养较高,即使在混乱中,部分老兵仍试图就地组织环形防御或发起“万岁冲锋”。

然而,它们的优势在此时荡然无存。火焰吞噬了氧气,浓烟严重阻碍了视野和呼吸,使得他们无法有效瞄准和指挥。

战士们也根本不给他们稳定阵脚的机会,利用人数和局部火力优势,从多个方向对这些被分割的小股队伍同时发起攻击。

手榴弹成片地投入小鬼子聚集点,在爆炸声中瓦解其抵抗;机枪和步枪从制高点倾泻下复仇的子弹,精准地清除任何试图组织反击的小鬼子军官或机枪手;战士们三人一组,交替掩护,用刺刀清理负隅顽抗的残敌。

正如刑天所信奉的作战理念,他的部队极力避免不必要的白刃战,始终用压倒性的火力和战术配合来消灭敌人,最大限度地减少自身伤亡。

与小鬼子的困兽犹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伪军早已军心涣散,战斗意志薄弱。

在陷入火海、被分割包围、且看到小鬼子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他们求生的欲望远远超过了为侵略者卖命的“忠诚”。

成批的伪军纷纷丢弃武器,跪地举手,高声哭喊着“饶命”、“我们投降”。战士们迅速控制这些投降者,将他们集中看管,从而得以将更多兵力专注于歼灭仍在抵抗的小鬼子。

若从空中俯瞰的话,整个沟谷已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屠宰场,但被屠宰的对象是侵略者。战斗演变为无数个小规模的、同时进行的围歼战。

战士们逐段清理每一条沟壑、每一片岩石后。对于任何敢于抵抗的小鬼子队伍都是先集中投掷手榴弹,然后用密集射击进行覆盖,最后小组上前检查并补枪,确保彻底消灭,绝不接受投降(遵循部队不要小鬼子俘虏的原则)。

极少数的小鬼子残兵在绝望中聚集起来,挺起刺刀做最后的武士道式反扑。

然而,他们面对的是绝对冷静且占尽优势的中国军队。

战士们通常后撤几步,保持距离,然后用一排排子弹将其打成筛子,这种反扑在已占据绝对优势的战士们看来,显得徒劳而可笑,迅速被“中国人的怒火淹没”。

此时,沟谷内的声音已交织成一曲侵略者的末日挽歌——中国士兵们激昂的喊杀声、复仇的射击声、手榴弹连续的爆炸声、小鬼子垂死的惨叫声和绝望的嚎叫声、伪军哀求投降的哭喊声,以及大火燃烧草木尸体发出的噼啪爆裂声,共同构成了这场复仇之战残酷而壮烈的背景音。

浓密的黑烟和冲天的火光已成为这场战斗的舞台灯光,它映照出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

一方是战士们奋勇冲杀、矫健敏捷、充满复仇怒火与必胜信念的英勇身影。

另一方则是侵略者在火焰与硝烟中扭曲、惊恐、绝望乃至被烧焦的丑陋脸庞。这幅画面生动地揭示了正义与邪恶的最终结局。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