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国运七零,嫌我女娃?我科研兴邦 > 第102章 她回来了,带着一个时代!

第102章 她回来了,带着一个时代!(1/2)

目录

回省城的路上,大巴车里安静极了。

来时的叽叽喳喳,变成了此刻凝重的沉默。

李向阳的拳头,从上了车就一直紧紧攥着。

赵亚男靠在窗边,看着飞速倒退的田野,眼睛一眨不眨。

他们脑子里,全是张家庄村民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脸,是那些发自肺腑的感谢,是那座在田野上拔地而起的钢铁巨兽。

知识的力量。

这几个字,他们从小听到大,耳朵都快起茧了。

但直到今天,它才真正变成了一座山,一座厂,一句“我们家现在天天能见着荤腥了”。

这种冲击,比任何教科书、任何老师的教导,都来得更猛烈,更深刻。

“张勤。”

李向阳忽然开口,声音有些沙哑。

“我们回去,继续干。”

“对!继续干!”

“妈的!不把赖氨酸搞出来,老子不配叫高一三班的人!”

“干!”

车厢里,压抑已久的情绪,瞬间被点燃。

那不是参观完工厂的兴奋,而是一种被赋予了神圣使命的决绝。

张勤看着一张张重新燃起斗志的脸,重重地点了点头。

“好。”

“我们回去,让他们吃上肉。”

————————————

当晚,实验基地灯火通明。

所有人,包括之前已经心灰意冷的王院士和专家们,都主动回到了实验室。

张家庄的见闻,像一针最猛的强心剂,注入了每个人的灵魂。

“思路没错!就是利用杂质进行选择性结晶!”

王院士站在白板前,眼睛里重新燃起了火焰。

“我们之前的方向是对的,但我们太急了!”

“现在,重新开始!把所有失败的样品全部拿出来,重新分析成分!我要知道每一种杂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对结晶过程的具体影响!”

“这不是碰运气,这是穷举!是拿命去填!”

实验室,再次变成了一个高速运转的超级大脑。

但这一次,没有人再感到迷茫和绝望。

他们知道,自己走的每一步,算的每一个数据,都通向一个无比清晰的目标——让全国人民吃上肉。

这不再是一句口号。

而是一个沉甸甸的承诺。

时间,在枯燥的实验和海量的数据中飞速流逝。

失败。

调整。

再失败。

再调整。

产率从15.7%,缓慢地爬升到18%。

又从18%,艰难地挪动到20%。

每提升一个百分点,背后都是上百次的实验和不眠不休的计算。

高一三班的学生们,彻底被榨干了。

他们白天在临时教室里疯狂吸收理论知识,下午和晚上就泡在实验室里,把理论转化为一次次尝试。

他们的脸庞,肉眼可见地消瘦下去。

曾经明亮的眼睛,也布满了红血丝。

张勤更是像一根绷紧到极限的弦。

她脑子里那座二十一世纪的知识宝库,在现实的粗糙设备和落后工艺面前,必须被拆解成最原始的砖块,然后一块一块地重新垒起来。

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过程。

就像让一个习惯了开跑车的人,去重新学习如何驾驭一辆牛车。

她好几次在深夜里,一个人对着满墙的分子式发呆,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但每当这时,她眼前就会浮现出张家庄村民的脸。

那份滚烫的期盼,不允许她倒下。

冬去春来。

半年时间,一晃而过。

当墙上的日历,翻到1980年9月时。

实验室里,终于传来了好消息。

“稳住了!”

一个年轻的研究员看着分析仪器上连续一周稳定在43.5%的产率数据,声音颤抖地喊了出来。

43.5%!

这个数字,距离张勤记忆中后世成熟工艺的产率还有很大差距。

但在1980年,用现有的设备和原料,这已经是一个足以震惊世界的奇迹!

实验室里没有欢呼。

所有人都只是静静地看着那个数字,然后,一个接一个地,瘫倒在椅子上,地上。

太累了。

真的太累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