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波澜再起(1/2)
大禹宇航与北京军总部达成的购买授权协议,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国际防务界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涟漪。
协议内容虽未完全公开,但“大禹宇航”、“蓝天卫士一型”、“石墨烯电池”、“察打一体无人机”等关键词,已足以撩动某些国家敏感神经。
一周后,香港,大禹集团总部。
文云淑正在主持一场关于集团下一阶段科技投资的内部会议,秘书神色略显紧张地敲门进来,俯身在她耳边低语了几句。
文云淑眉头微蹙,但很快恢复如常,对与会高管们说了声“抱歉,有个紧急国际长途需要接听”,便起身回到了自己的董事长办公室。
电话是经过加密线路转接过来的,对方自称是“五角大楼某部门的高级顾问”,语气带着一种程式化的礼貌,却掩盖不住底子的强硬。
“文董事长,恭喜大禹宇航在无人机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寒暄过后,对方直奔主题,“我们注意到贵公司的‘蓝天卫士一型’平台性能卓越,尤其其动力系统和抗干扰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美利坚合众国对此类有助于维护区域安全与稳定的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与贵公司展开深入合作。”
文云淑端着咖啡杯,不动声色:“哦?不知贵方所谓的‘合作’,具体是指什么?”
“我们可以提供远超中国市场价值的采购订单,并且愿意就石墨烯电池技术及抗干扰模块进行联合研发。
当然,为了确保技术交流的顺畅,我们希望贵方能分享部分核心数据和技术细节。”
对方顿了顿,补充道,“这将是双赢的局面,大禹集团可以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进入美国乃至西方市场的通行证。”
文云淑嘴角泛起一丝冷意。这是典型的“糖衣炮弹”,先以利诱,实则意在核心技术。她轻轻放下咖啡杯,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感谢贵方的赏识。不过,大禹宇航的无人机技术,尤其是石墨烯电池和特定抗干扰模块,属于公司的核心知识产权,并且我们已经与合作伙伴达成了排他性授权协议。
目前没有与其他国家进行类似技术合作的计划。
如果贵方对成品无人机有兴趣,我们可以在遵守相关国际法和出口管制条例的前提下,探讨纯商业化的采购可能性,当然,性能和配置会是符合国际军贸标准的版本。”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显然没料到文云淑会如此直接地拒绝。“文董事长,我希望您能慎重考虑。
有些机会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有。而且,过于紧密的单一合作方,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这话语中已带上了一丝威胁的意味。
文云淑神色不变,语气反而更从容了几分:“大禹集团立足香港,面向全球,我们始终秉持合法合规、互利共赢的经营理念。
我们的技术选择和合作伙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不劳阁下费心。如果没有其他事情,我这里还有个会议。”
挂断电话,文云淑立刻按下内部通讯键:“通知罗曼诺夫总裁和肖镇,马上到我办公室来。另外,让集团安全部门负责人也过来一趟。”
几乎在同一时间,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实验室内。
肖镇刚记录下一组低温下石墨烯量子霍尔效应的异常数据,放在工作台一角的私人手机就震动起来。是一个经过多次加密转接的陌生号码。
“您好,肖镇博士。”对方的口音带着浓重的英美腔调,自称是《自然》杂志子刊的编辑,“我们对您发表在港科大内部技术报告上的,关于石墨烯在极端环境下电输运特性的研究非常感兴趣,这被认为是无人机续航能力的理论基础。
我们诚挚邀请您参加一个在瑞士举办的高级别学术闭门研讨会,与会者都是该领域的顶尖学者……”
肖镇一边听着,一边用笔在草稿纸上无意识地画着石墨烯的六角形晶格结构。
对方的恭维很到位,邀请也显得很有诚意,但问题过于聚焦在石墨烯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的具体工艺参数上,这超出了基础学术探讨的范畴。
“感谢您的邀请,”肖镇打断对方,语气平和但疏离,“关于石墨烯的基础物理研究,我们确实有一些进展,但距离实际工程应用还有距离,目前涉及商业机密的部分,不便对外讨论。
至于研讨会,我目前的科研任务很重,暂时无法离开香港,抱歉。”
挂断电话,他眼神微凝。对方的措辞虽然披着学术外衣,但提问的角度却明显偏向工程应用细节和核心技术参数。
“嗅觉真灵敏……”他低声自语,嘴角却勾起一抹若有若无的弧度,“看来‘农用无人机’这马甲是彻底捂不住了,连我这个‘在校博士生’都被人精准定位了。”
半小时后,文云淑的办公室里。
肖镇、罗曼诺夫以及集团安全主管齐聚。
“情况就是这样,”文云淑简要说明了来自美国的“合作”提议以及隐含的威胁,也提到了肖镇接到可疑电话的事,“看来我们的无人机,已经引起了一些大朋友的‘特别关注’,而且他们动作很快,信息搜集能力很强,已经直接瞄准了我们的技术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