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齐起妖兵(1/2)
朝歌县的晨,总裹着股化不开的暖香,却又藏着几分利落的锐气——那是朱楼食肆飘来的豆浆香,混着掌柜朱成碧身上的冷梅香,在青石板路上漫开。天刚亮透,巷尾的朱楼就先开了门,门轴“吱呀”一声,不像寻常铺子的绵软,倒带着点干脆的劲儿。朱成碧站在门槛上,抬手理了理袖口,高束的发尾垂在肩后,银质发簪在晨光里闪着冷光,衬得她脖颈线条愈发修长。
她已不是去年那副十三四岁的双髻少女模样。许是岁月在她身上终于显了点痕迹,又或是饕餮真身的气场渐渐藏不住,如今的朱成碧,看着约莫十八九岁的年纪,眉眼间少了稚气,多了几分清冷的锐气。眼角的朱砂痣比从前更艳些,不是淡红妆的温顺,倒像点睛的墨,笑时也只是唇角微勾,不似从前那般显露出几分娇憨。她穿的也不再是素色布裙,而是深青色的细棉衣裙,领口绣着暗纹梅枝,裙摆收得利落,走路时带风,却又稳得很,连裙摆扫过石磨的边缘,都不会沾半点灰。
石磨是陈玄去年帮她换的,比旧磨盘大了一圈,磨齿更密,磨出的豆浆更细。朱成碧往磨盘里添黄豆,指尖捏着豆粒,粒粒都挑过——颗粒不饱满的、带了虫眼的,全被她挑出来,放在旁边的竹篮里,准备拿去喂巷口的老槐树。“磨浆要选好豆,差一粒,味就差一分。”她常跟来帮忙的小丫头这么说,语气不算严厉,却带着不容置喙的认真,像在打理一件极重要的物件。
添豆到磨盘边缘那道浅痕时,她停了手——这道痕是陈玄刻的,说“按这个量添,稠度刚好”。她当时没说话,只看着陈玄弯腰刻痕的模样,指尖的木屑落在她的裙摆上,她也没拂去。如今每次添豆到这里,她都会顿一顿,像是在确认什么,又像是只是习惯。石磨转起来,“吱呀”的声音比旧磨盘沉些,豆浆顺着磨盘流进瓷桶,乳白的浆体里没半点渣,香得纯粹。
“朱掌柜,来碗豆浆,不加糖。”第一个来食肆的是老周,刚喝完张婶的胡辣汤,就拐到朱楼来喝豆浆。朱成碧应着,拿起粗瓷碗,舀了碗豆浆,递过去时手腕稳得很,没洒出半点。“今天的浆比昨天的稠些。”老周喝了口,咂咂嘴说。朱成碧正擦着柜台,闻言头也没抬:“昨天的黄豆泡得久了些,今天刚好。”她记着每个老客的口味,老周爱喝不加糖的,张婶喜欢加半勺蜜,陈玄则要稠些,配他的腌金橘刚好。
巷口的张婶,这时刚把胡辣汤摊子支好。她看着朱成碧在朱楼里忙,忍不住笑着跟旁边的人说:“成碧这丫头,越发出落得利落了,从前还会跟我讨块糖吃,现在倒像个小掌柜的,有模有样。”旁边的老赵,也就是衙门的衙役,接过汤碗,点头道:“可不是嘛,上次我去朱楼买豆浆,看见她跟粮铺的掌柜讨价还价,那话说得,句句在理,掌柜的愣是把价钱降了两文。”
朱成碧听见了,却没接话,只是抬手把食肆的幌子挂了出去——幌子是新做的,青布上绣着“朱楼”两个字,是她自己绣的,针脚细密,不似寻常女子的娟秀,倒带着点刚劲。她不喜欢别人说她“娇憨”“温顺”,在她看来,经营食肆不是过家家,要利落,要周全,才能让客人常来,才能在这朝歌站稳脚跟。
陈玄的茶肆,就在朱楼斜对过。他比朱成碧起得晚些,开门时,正看见朱成碧在给石磨上油。她蹲在磨盘旁,手里拿着块布,蘸着油,细细地擦着磨轴,阳光落在她的发顶,银簪闪着光,倒让她那几分清冷的锐气,柔和了些。陈玄走过去,手里拎着个粗瓷罐,罐口飘着金橘香:“刚腌好的,给你。”
朱成碧抬头,接过罐,指尖碰了碰他的手,没像从前那样缩回,只是淡淡道:“谢了,上次的还没吃完。”她的语气很平静,听不出情绪,可陈玄知道,她是喜欢的——上次他看见她把金橘放进豆浆里,搅了搅才喝,嘴角还微勾了下。
“今日的浆,闻着比往常香。”陈玄看着瓷桶里的豆浆,说。朱成碧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黄豆好,磨得也细。”她顿了顿,又补充道:“按你喜欢的稠度磨的,等会儿给你送过去。”陈玄笑了:“不用麻烦,我自己来取就行。”朱成碧没再说话,只是转身回了食肆,背影利落,没半点拖泥带水。
陈玄的茶肆里,近来多了些生面孔。有背着剑的修士,有从东边逃难来的百姓。陈玄都不拒,给修士泡桃花茶,给百姓端热豆浆。有个叫清风的蜀山修士,每天都来,他总说朱成碧的豆浆比蜀山的清茶还解乏。这天,清风喝着茶,看见朱成碧从食肆里出来,手里拎着个食盒,往茶肆走,忍不住跟陈玄说:“朱掌柜这模样,倒像江湖里的女侠,不像个开食肆的。”
陈玄笑了:“她比女侠还厉害,能让朝歌的人,每天都想喝她的豆浆。”正说着,朱成碧就走了进来,把食盒放在桌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两碗豆浆,还有一小碟腌金橘。“给你和这位道长的。”她对陈玄说,又转向清风,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语气平静:“道长要是喜欢,下次来食肆,我多给你留一碗。”
清风愣了愣,连忙道谢。他没想到,这位看着清冷的朱掌柜,倒挺细心。朱成碧没多留,转身就走,走到门口时,又回头对陈玄说:“磨盘下午可能要修,你要是有空,帮我看看。”陈玄点头:“好。”她嗯了一声,脚步没停,很快就回了食肆。
巷中间的李记修鞋铺,李叔正看着小豆子修鞋。小豆子今年十六了,手艺越来越精,连修士的破鞋,都能修得跟新的一样。朱成碧路过时,停下来看了看,说:“小豆子,上次我让你帮我修的那双鞋,好了吗?”小豆子抬头,笑着说:“好了,朱掌柜,我给你放里面了,你进去拿。”
朱成碧走进铺里,拿起鞋看了看——鞋跟处钉了块厚皮子,针脚细密,比原来还结实。她满意地点点头,付了钱,又说:“下次要是有修士来修鞋,记得把鞋跟钉牢些,他们走的路多,鞋容易坏。”小豆子应着:“知道了,朱掌柜。”李叔在旁边笑着说:“成碧这丫头,就是心细,比我们这些老头子还周全。”朱成碧没接话,只是拿着鞋,转身回了食肆,背影依旧利落。
中午的时候,朝歌来了个逃难的妇人,抱着孩子,坐在朱楼门口哭。妇人衣衫褴褛,孩子的脸又黄又瘦,连哭的力气都没有。朱成碧从食肆里出来,没像寻常女子那样蹲下来轻声安慰,只是递了碗热豆浆给妇人,又拿了块饼,语气坚定:“先吃点东西,别哭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