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巷战实战(2/2)
陈锋的声音因为焦急和愤怒而显得有些嘶哑,但他下达的命令依旧清晰。他看了一眼身边脸上沾满硝烟和血污的战士们,他们的眼神中既有战友被击落的悲愤,也有对接下来更加残酷战斗的决绝。
“猎犬小队,检查装备弹药,统计伤亡。”陈锋的声音低沉下来,却带着一种冰冷的坚定,“空中支援暂时没了,这仗,得靠我们自己,配合坦克和步兵战车,一寸一寸地啃下去了。我们的飞行员在
他咔嚓一声将新的弹匣卡入步枪,目光投向那片吞噬了战友的、危机四伏的厂房深处。没有了直升机的轰鸣,战场上只剩下地面上交织的枪声、爆炸声,以及更令人压抑的、预示着更残酷近身搏杀的死寂。
就在地面部队准备硬碰硬强攻,预计将付出巨大代价之时,指挥部传来了新的讯息。
“猎犬1号,前指通报,代号‘麒麟’的试验部队已机动至你部左翼预定阵位。他们将根据战场情况,择机提供新型火力支援与技术验证。注意识别与配合,他们的装备...比较特殊,尚处于实战测试阶段。”
陈锋透过望远镜和微光夜视仪,向侧翼望去。只见三辆外形与传统99A\/96A主战坦克有明显区别、涂装着试验性沙漠数码迷彩的坦克,在数辆04A式步兵战车的掩护下,利用地形隐蔽地进入了发射阵位。它们的炮塔更大更丰满,附加装甲模块造型独特,更重要的是,炮塔顶部和车体周围集成了一套明显是原型产品的多波段传感器套件和主动防御系统发射器,在月光下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这就是‘麒麟’?”陈锋隐约听说过这个高度保密的项目,据说是基于99b坦克底盘深度改进的“全电化、信息化、智能化”验证平台,集成了下一代主战坦克的诸多概念性技术,但因为技术跨度大、系统复杂且成本高昂,尚未定型量产,仅生产了极少数原型车用于测试。看来,这场突如其来的、高强度高水平的城市攻防战,阴差阳错地成了这些“技术验证品”最接近实战的试金石。
仿佛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其中一辆“麒麟”的炮塔侧面的主动防御系统(ApS)突然发出一阵急促的发射音,数枚拦截弹以极快的速度射出,在坦克侧前方约十米处凌空引爆了两枚几乎同时袭来的RpG火箭弹!爆炸的火球照亮了街道,预置破片被成功拦截,坦克本体安然无恙。
“啧...有点东西...”就连见多识广的老兵也不由得低声惊叹,这反应速度和拦截效率,远超他们以往认知中的任何防御系统。
恰在此时,先前派出的“山猫”无人侦察车传来了关键情报。
“山猫-2号报告,根据多源信息融合分析,确认敌方临时指挥节点位于b7区域,原宏图机电公司的半地下式大型车库内。重复,发现敌方指挥节点。”
陈锋立即将视线投向战术平板,上面刚刚更新了由“山猫”和微型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与热信号分析:在那个结构坚固的车库内,几名身着不同国家特战服或城市作战服的人员正在电子设备前指挥若定,周围还有几名穿着上海特警作战服、叛变人员的熟悉面孔在提供情报和支持。
“机会来了!擒贼先擒王!”陈锋精神一凛,立刻在加密频道中呼叫:“麒麟小队,猎犬1号呼叫!已识别敌方指挥节点,坐标b7-车库。能否用你们的远程火力予以精确拔除?”
短暂的沉默后,试验部队指挥官冷静而略带技术官僚气息的声音传来:“猎犬1号,麒麟收到。正在调用战场数据链,解算目标参数...评估结果:目标位于半地下结构,常规弹道曲射或平射均无法保证有效毁伤。重复,主炮直接射击角度不佳,难以确保摧毁。”
希望似乎落空。但紧接着,指挥官的声音再次响起:“建议启用‘蜂鸟’集群进行最终确认与激光指示,并为b方案提供目标指引。”
“批准启用!”陈锋毫不犹豫。
只见其中一辆“麒麟”坦克的炮塔后方,一个长方形的发射舱盖悄然开启。伴随着一阵几乎微不可闻的电机声,数架仅有巴掌大小、旋翼经过特殊降噪处理的“蜂鸟”微型侦察无人机被弹射升空。它们如同真正的蜂鸟,灵巧而寂静地在夜空中散开,借助建筑物残骸的掩护,从多个不同角度向目标车库渗透。
很快,更高清、更多角度的实时画面传回了陈锋的平板和“麒麟”的车载终端。画面清晰显示了车库内部的人员构成、通信设备以及守卫的分布。其中一个穿着美军特种部队常见的c迷彩、正在对着无线电大声下达指令的身影,被系统自动圈出,标记为高价值目标。
“确认高价值目标。必须拿下这里,缴获他们的通信设备和情报。”陈锋下定决心,同时也明白强攻的代价。
“猎犬1号,麒麟建议实施‘闪电突袭’方案。”试验部队指挥官提出新的作战构想,“我单位将提供精确火力掩护与电磁压制,你部步兵在无人战斗车配合下实施快速突袭。”
“同意方案!猎犬小队,准备突击!”
新的作战计划以极高的效率开始执行。两辆“麒麟”坦克利用其先进的火控系统,开始对车库外围几个已被标记的机枪阵地和狙击点进行极其精准的定点清除。它们的射击几乎弹无虚发,每一炮都打在敌人火力点的关键位置,有效地压制了外围防御。
同时,四台“猎隼”无人战斗车从隐蔽处冲出,呈扇形向车库入口快速推进。它们装备的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和并列机枪,以预设的压制射界,向车库入口及其周边区域倾泻火力,打得叛军和雇佣兵抬不起头。
“就是现在!猎犬小队,跟我上!”
陈锋抓住这宝贵的火力空窗期,带领剩下的队员从侧翼一个被坦克炮火炸开的缺口快速突入车库。激烈的交火立刻在昏暗、空旷的车库内部爆发。子弹在混凝土柱、废弃车辆和设备之间呼啸横飞,枪口的火焰不时照亮黑暗的空间。
“左侧两点钟方向,机枪手!”
“掩护!手榴弹!”
战斗异常激烈。一名队员在向掩体后投掷手榴弹时,被藏在二层维修平台上的狙击手抓住了破绽,一枪击中大腿动脉,鲜血瞬间喷涌而出。
“医务兵!这里有人重伤!”
就在车库内陷入混战,敌方狙击手和残余守军凭借地形顽强抵抗,突击行动有陷入僵局风险的瞬间,试验部队启动了他们的又一项原型武器系统。
“猎犬1号,请注意,即将实施‘区域电磁静默’打击。倒数三秒,三、二、一!”
一辆担任支援任务的“麒麟”坦克,其主炮微微调整,射出的并非高爆弹,而是一种特殊弹种。炮弹在车库中心区域的上空精准空爆,没有产生剧烈的冲击波和破片,而是释放出大量的、肉眼难以察觉的微型碳纤维丝和强电磁脉冲。
瞬间,整个车库内部及周边区域的电子设备陷入了全面瘫痪!无线电通讯里充满了刺耳的噪音后彻底中断,敌方使用的夜视仪和微光瞄准镜屏幕雪花一片甚至烧毁,临时拉设的电灯全部熄灭,连一些单兵电子设备也停止了工作。敌方指挥瞬间陷入混乱,各自为战。
“电磁脉冲弹生效!利用这个机会,快速清剿!”陈锋在短暂的惊愕后立刻反应过来,大声下令。
在敌人陷入混乱、指挥失灵的宝贵窗口期内,猎犬小队凭借严格的夜战训练和默契配合,迅速而高效地清理着残敌,向指挥中心位置推进。
当陈锋一脚踹开用办公桌临时加固的指挥室大门时,只见那几名外籍指挥官和叛变警员正手忙脚乱地用物理方式破坏电脑硬盘和焚烧纸质文件。
“不许动!放下武器!解放军!”陈锋举枪大喝。
然而,那名穿着c迷彩的美军指挥官反应极快,猛地拔出手枪朝门口射击,同时试图跳窗逃跑。陈锋侧身闪避,子弹擦着他的肩甲飞过。他立刻还击,压制对方,随即一个箭步冲上前,与对方扭打在一起。对方显然受过极其专业的格斗训练,力量很大,招式狠辣。在激烈的缠斗中,陈锋猛地发力,扯下了对方的右臂臂章,借着窗外映来的火光,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三角洲部队的标志。
“果然是你们这些‘职业选手’...”陈锋咬牙,用一记标准的擒拿动作将其手臂反拧,膝盖死死顶住对方后腰,将其彻底制服。其他队员也迅速控制了现场,扑灭了火焰,抢救下大部分设备和资料。
此时,试验部队的战场验证仍在继续,针对整个厂区其他负隅顽抗的据点,展开了更高层次的智能打击。
“所有‘麒麟’单位注意,前指授权,使用‘游隼’智能攻顶弹药,清除b至E区所有被‘蜂鸟’和‘山猫’标记的坚固火力点与重装备。”
数道带着奇特尾焰的飞行体从“麒麟”坦克的特种发射器中呼啸而出,它们以高抛弹道飞行,在空中调整姿态,在接近目标上空时,弹体“砰”地一声轻响,抛洒出数十个更小型的、自带稳定翼和微型脉冲发动机的子弹药。
这些“游隼”子弹药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死亡蜂群,在空中短暂悬停、扫描,利用多模式导引头识别出经过伪装的火力点、警用装甲车顶盖等目标特征,然后——垂直俯冲,攻顶打击!
“轰!轰!轰!轰——!”
连绵不绝的、相对沉闷但极其致命的爆炸声从战场的各个角落传来。这不是普通炮弹的横向面杀伤,而是来自头顶的、针对最薄弱部位的精准点穴。几辆被Eto缴获并用作固定火力点的警用装甲车,瞬间就被从顶部开罐,变成了内部燃烧爆炸的铁棺材。
对于隐藏在建筑内部、特别是通风管道、地下室等常规火力无法触及角落的残敌,另一种更具颠覆性的武器登场了。
“麒麟2号,目标c区,西侧主通风管道阵列,怀疑藏匿有持有爆炸物的顽敌。切换曲射模式,使用‘巡爪’智能侦察\/攻击炮弹。单发装定。”
只见那辆被点名的“麒麟”试验坦克,其粗长的125毫米主炮以一种超越传统坦克极限的极高仰角扬起,几乎达到了重型迫击炮的射击角度。炮口火光一闪,一枚外形略显修长、带有特殊标识的炮弹以高抛弹道射出,划出一个巨大的抛物线,精准地落向指挥官报出的西侧通风管道区域上空。
在炮弹下坠到预定高度时,弹体并未直接撞击地面或建筑,而是“砰”的一声轻响,抛出了一个带有四组小型旋翼和光学\/热成像复合导引头的“巡爪”智能子弹药。
这枚子弹药如同一个无声的致命幽灵,在狭窄的通风管道网络入口处悬停刹那,随即如同被无形之手引导,猛地扎了进去!它依靠前端的微型摄像头和预先装订\/实时构建的管道地图,在黑暗、错综复杂、满是障碍的管道内部灵巧地自主穿行,同时主动搜寻着热源、声音甚至特定化学物质信号。
管道深处,那名抱着炸药包、自以为找到绝对安全死角的Eto残兵,只听到一阵微弱的、越来越近的嗡鸣声,他惊恐地转过头,看到通道尽头一个闪烁着微弱红光的“小东西”正迅速逼近,他下意识地举起武器,但已经太晚了——
“轰!”
一声被厚重管道壁压抑了的爆炸声传来。威胁被来自内部的精准清除。
“目标清除。”“麒麟”2号车组冷静地确认。
车库内,刚刚结束战斗的猎犬小队成员们,通过单兵系统共享的战场画面看到了这一幕,不由得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连这些久经沙场、见惯了生死的精锐老兵,都为这种超越他们传统认知的、仿佛来自未来战场的精准而诡异的打击方式,感到一丝深入骨髓的寒意。这不再是他们熟悉的炮火覆盖、步兵强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即摧毁”,无论你躲在哪里。
陈锋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心中的震撼,对着无线电说道:“猎犬小队收到。我们正在逐层清理车库残余,确保安全。试验部队的同志们,感谢你们的及时支援,请继续为我们提供战场监视和必要的火力保障。”
“麒麟收到。‘山猫’与‘蜂鸟’受损单位已由后方备用机替换,数据链保持畅通。警告,侦测到敌方试图启用大功率战术干扰机,正在对其进行定位与反制...”
新的、无形战场上的激烈攻防,在电磁频谱空间中再次上演。
而在地面上,拥有了“麒麟”试验部队及其智能弹药体系支持的解放军主力部队,虽然逐步掌握了战场主动权,推进速度加快,伤亡得以控制,但Eto武装和外国雇佣兵凭借其高超的单兵素养、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对地形的充分利用,仍在利用每一处废墟、每一个窗口进行着殊死抵抗,战斗远未到可以松懈的时刻。厂区深处,零星的激烈交火声、爆炸声仍然此起彼伏,证明着敌人尚未放弃。
夜色彻底笼罩了战场,只有燃烧的残骸和偶尔划破夜空的曳光弹提供着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