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近乡情怯暗流生(2/2)
徐逸风心中疑窦丛生,念头飞转。赫连部在此设立据点,仅仅是为了经营药材生意作为掩护和财源?还是另有所图,借此监控河西走廊的人流物流?他们是否已经发现了自己一行的踪迹?那张掖驿,是安全之地,还是另一个陷阱?
他不动声色地收回目光,恰好此时蔡若兮也从“锦绣坊”里出来了,脸上带着些许轻松的笑意,身后跟着的伙计手里捧着几匹挑选好的布料。
“徐先生,你看这匹雨过天青色的苏锦如何?颜色虽不张扬艳丽,但质地细腻温润,光泽内敛,回去让绣娘给父亲做件居家的新褂子,他定然喜欢。”她兴致勃勃地展示着手中一匹质地优良的丝绸,暂时将那些烦恼抛在了脑后。
徐逸风迅速压下心头的重重疑虑,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温和笑容,走上前仔细看了看那匹布料,点头赞道:“蔡小姐眼光自是极好的。素雅大气,正合蔡公身份气质,他定然欢喜。”
然而,在接下来的闲逛采买中,徐逸风内心的警惕性提到了最高。他看似随意地陪着蔡若兮挑选衣物用品,实则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注意到,不仅仅是那家“百草堂”,在另外几家经营皮货、盐铁甚至粮油的大商铺门口或院内,他也隐约捕捉到了类似风格的、气息沉稳、眼神警惕、身怀武功的护卫或伙计的身影,虽然他们伪装得更好,行动更加隐蔽。这些人仿佛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布控在这座繁华驿站的各个关键节点上,监视着南来北往的人流与信息。
他甚至在一个卖假古董和旧货的摊贩前,假装对一只锈迹斑斑的青铜酒爵感兴趣,弯腰挑选时,恰好听到旁边两个看似普通行商模样的人正在低声交谈:
“……‘云纹号’的那批货到了吗?……那边可是催得急……”
“……放心,昨儿后半夜就到了,走的老河口那边,隐蔽得很……是‘三爷’亲自押过来的,万无一失……”
“云纹号”、“三爷”、还有那“老河口”这条听起来就像是秘密路线的地名……这些零碎的暗语,如同拼图般,进一步佐证了徐逸风的猜测,让他更加确信,赫连部在此地的势力盘根错节,远超一个简单的药材铺据点,其经营深度和广度都令人心惊。
傍晚时分,众人采买完毕,回到“升平楼”客栈。蔡若兮还在兴致勃勃地整理新买的衣物和打算带回家的土仪,赵莽嚷嚷着饿了,要去楼下尝尝本地有名的烤全羊,陈文则则在灯下爱不释手地擦拭着他淘来的一方品相不错的旧端砚。
徐逸风借口屋内气闷,需透透气,独自一人悄然来到客栈后院。此处较为僻静,堆放着些柴草杂物,只挂着一盏昏暗的灯笼。夜色渐浓,远处前院和街道的喧嚣隐隐传来,更衬得此处寂静异常。他目光缓缓扫过院墙、地面、以及堆放杂物角落,忽然,他的视线猛地定格在墙角一处背光的阴影里——那里,被人用石灰或是粉炭之类的东西,新鲜而潦草地画了一个符号!
那符号结构古怪,笔画扭曲,但徐逸风一眼就认出——其形态轮廓,竟与他怀中那枚青铜令牌背面的那个古老篆文“赫连”,有着五六分的形似!虽然画得匆忙而失真,但那神韵却难以错认!
是警告?是标记?还是……赫连部内部某种特定的联络信号?是针对他们而来的吗?他们是否已经暴露了?
徐逸风的心缓缓沉了下去,一股寒意悄然蔓延。看来,他们并未真正摆脱赫连部那无所不在的阴影。甚至可能,从他们踏入张掖驿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落入了对方的监视之中。回家的路,看似平坦,实则暗流汹涌,危机四伏。
他不动声色地用脚尖碾起些许尘土,自然地将那个符号彻底抹去,不留痕迹。然后,他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厚重的墙壁与无尽的夜色,投向东南方向——那是千里之外烟雨朦胧的姑苏方向。近乡情怯,然而此刻,那份期盼之中,却掺杂了更多难以言喻的沉重与警惕。
(第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