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新枪入手添利器(2/2)
冷志军深吸一口气,走上前,如同挑选绝世珍宝一般,仔细审视着每一支步枪。他先是看外观,检查枪管是否笔直,护木有无裂纹,金属部件有无明显锈蚀。然后,他熟练地拉开枪机,检查膛线——那是一条条细微的、螺旋状的凹槽,是赋予子弹旋转、保证飞行稳定的关键。好的膛线应该清晰、均匀,没有磨损或锈迹。
他一支一支地看过去,动作专注而虔诚。林志明和巴雅尔跟在他身后,大气都不敢出。乌娜吉则默默观察着冷志军的挑选标准,眼神里若有所思。
最终,冷志军选定了三支。一支膛线最为清晰锐利,几乎像是新的,他留给自己,作为主战武器。一支整体品相均衡,护木握持感舒适,他准备给枪法进步最快的林志明。另一支金属部件保养得最好,几乎看不到使用痕迹,他打算给沉稳的乌娜吉使用,配合她的箭术,远近皆宜。
登记枪号,签字画押,又去供销科付了款,领了一百发黄澄澄的7.62毫米步枪子弹。沉甸甸的子弹入手,冷志军才真正感觉到,这笔巨款花得值了。
拿着新枪和子弹走出林场大门,几个人都难掩激动。林志明抱着属于自己的那支枪,摸了又摸,咧着嘴傻笑。巴雅尔虽然更习惯他的扎枪,但也对这支能连续射击的“铁家伙”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乌娜吉则仔细检查着枪支的每一个部件,试图尽快熟悉它。
“走,回屯东头老河套,试试枪!”冷志军一声令下,几人骑着车,飞快地朝着人迹罕至的老河套赶去。
老河套是一片开阔的砂石滩,背面靠着土山,非常安全。冷志军首先严肃地重申了枪支安全守则:枪口永远不对人,手指不扣扳机,确认目标再开枪……这些纪律,必须刻在每个人的骨子里。
然后,他开始示范和讲解“五六半”的操作要领:如何装填十发弹仓,如何开关保险,如何瞄准(标尺照门和准星的配合),以及半自动射击时的后坐力控制和节奏把握。
轮到实弹射击。冷志军先在百米外的一棵老杨树上,用石灰画了几个碗口大的白圈作为靶子。
他率先卧倒,据枪,调整呼吸。“砰!”一声清脆的枪响划破旷野的寂静,不同于老式猎枪的沉闷,这声音更尖锐,更有穿透力。子弹精准地命中白圈中心,木屑纷飞。
林志明迫不及待地第二个射击,他有些紧张,第一枪打飞了,子弹不知飘到了哪里。冷志军没有责怪,只是让他放松,重新讲解要领。第二枪,总算上了靶,虽然偏得厉害。巴雅尔力气大,但不太习惯精确瞄准,打得咚咚响,靶子周围树皮遭了殃,真正命中靶心的却没几发。
轮到乌娜吉时,她并没有立刻开枪,而是像冷志军一样,先仔细观察了风向,调整了标尺,然后才稳稳地据枪,扣动扳机。“砰!”“砰!”“砰!”她竟然打出了一个急促而精准的三发点射,三枪都紧密地分布在靶心周围!
所有人都惊呆了,连冷志军都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乌娜吉放下枪,平静地说:“和射箭,道理一样。稳,准。”
冷志军深深看了她一眼,心中对这个鄂温克姑娘的评价又高了一层。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反复的练习。装弹、瞄准、射击、退壳……清脆的枪声在老河套此起彼伏。子弹消耗得很快,但每个人的进步也是肉眼可见的。林志明逐渐找到了感觉,巴雅尔也开始懂得控制而不是一味猛打。
夕阳西下,带来的子弹消耗殆尽。回去的路上,几个人依旧兴奋地讨论着,比较着各自的成绩。抚摸着怀里温热的、带着硝烟味的新枪,每个人都感觉心里踏实了许多,仿佛有了这利器在手,再险恶的山林,也多了几分闯过去的底气。
冷志军看着身边斗志昂扬的队友,看着怀中这支性能卓越的步枪,对狩猎队的未来,充满了前所未有的信心。爪牙已利,只待出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