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民间故事选集 > 第293章 身后灯

第293章 身后灯(2/2)

目录

他顿了顿,混浊的眼睛看着我:“这事,先别跟老四家说。人没了,魂儿还受这罪……”

我点了点头,喉咙发紧,什么也说不出来。

自那以后,村里关于迷魂道和山精的传言更凶了。天一擦黑,家家户户就早早关门闭户,没人再敢在夜里乱走。尤其是靠近山脚的那几户人家,更是人心惶惶,夜里稍微有点动静,就能惊起一片狗吠。有细心的人发现,村里养的那几条平日里凶悍的大黑狗,那段时间,一到夜里就夹着尾巴,喉咙里发出畏惧的呜咽声,冲着后山的方向,不敢吠叫。

又过了些时日,大概总有两三个月吧,村里来了个外乡人,是个游方的老道士,须发皆白,看着有点仙风道骨的意思。村里人像抓住了救命稻草,把他请到村长家。老道士听了石头的事,又去迷魂道口子转了一圈,捏着手指算了半晌,最后摇了摇头,对村长和几个老人低声说:

“那孩子的魂,确实叫山里的东西扣下了。这东西有些道行了,喜欢拘小儿的魂去做伴,伺候它。魂魄不全,难入轮回,苦啊。”

张老四不知从哪里听到了风声,疯了一样冲过来,“噗通”一声就跪在老道士面前,磕头如捣蒜,额头上都见了血:“道长,仙师!求求您,求求您发发慈悲,把我家石头的魂儿讨回来吧!让他入土为安,别在那深山老林里受罪了!我给您当牛做马……”

老道士扶起他,叹了口气:“唉,痴儿父母。罢了,贫道姑且一试。不过能否成功,贫道也没有十足把握,那山精占了地利,不好相与。”

他让村里准备了东西:一只三年以上的大雄鸡,一匹五尺长的红布,九斤九两的糯米,还有最重要的,一盏崭新的、一次也没用过的桐油灯。

选了个月初的夜晚,没有月亮,星子也稀疏。老道士带着我和另外两个火焰最旺、胆子最大的后生,再次来到了迷魂道的入口。他先用红布在我们四人手腕上都系了一截,嘱咐无论如何不能松开。又用糯米在我们周围撒了一个圆圈,只在面对深山的方向留了个口子。

然后,他点亮了那盏桐油灯。豆大的火苗颤巍巍地亮起来,在浓稠的黑暗里,显得格外微弱,却异常坚定。

“这是‘引魂灯’,”老道士神色凝重,声音低沉,“灯光照着,那孩子的魂才能认得路跟回来。你们三个,火焰旺,守在灯旁,无论如何,灯不能灭!灯在,魂在;灯灭……”他没再说下去,但我们三个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老道士自己则提着那只不断扑腾的大雄鸡,一步一顿,口中念念有词,小心翼翼地踏进了迷魂道那道无形的界线。他刚一进去,我们周围的气温仿佛骤降了好几度,一股莫名的冷风打着旋地吹过,地上的糯米圈似乎都微微动了一下。

我和两个后生,紧紧靠在一起,六只眼睛死死盯着那盏放在地上的桐油灯。火苗开始剧烈地摇晃起来,像是被无数只看不见的手在撕扯,忽明忽暗,好几次都缩得只剩下一个微小的蓝点,眼看就要熄灭。我们赶紧用手拢住,用身体挡住四面八方吹来的阴风,手心里全是冷汗。

时间一点点过去,林子里那种诡异的寂静又回来了,而且比之前更沉重,压得人喘不过气。远处深山的方向,隐约传来一些声音,像是老道士忽高忽低的诵经声,又夹杂着雄鸡凄厉的惨叫,还有什么东西在树林里快速穿梭的窸窣声,以及……一种细细的、像是很多小孩在嘻嘻窃笑的声音,若有若无,听得人头皮发麻。

我死死盯着那盏灯,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只是一个时辰,却感觉比一辈子还长。

突然,那原本摇曳欲灭的灯焰,猛地向深山的方向倾斜了一下,像是被什么拉扯着。紧接着,火苗“噗”地一声,窜高了一寸,颜色也变得稳定了些。

几乎就在同时,迷魂道深处,老道士的身影跌跌撞撞地出现了。他道袍被撕扯开了几道口子,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却有种如释重负。他手里攥着一样东西——是石头失踪时戴在脖子上的一枚小小的、用红绳系着的桃木符。

“快!”老道士声音沙哑,“往回走!别回头!一直走!”

我们三个立刻端起那盏引魂灯,护在中间,跟着老道士,沿着来路,几乎是跑着往回冲。这一次,路似乎顺畅了许多,那些之前总是挡路的藤蔓树枝,好像自己让开了道。但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身后那浓得化不开的黑暗里,有什么东西在跟着,带着一种冰冷彻骨的怨毒和不甘,死死地盯着我们的后背。

没人敢回头。

一直冲到村口,看到第一缕灯火时,我们才敢停下来,扶着膝盖,大口喘气,浑身都被冷汗湿透了。

老道士直接把那枚桃木符埋在了村口一棵老槐树下,做了个简单的法事,算是让石头的一缕残魂在此安息,不至于完全消散,也无法再被山精轻易驱使出来害人。

张老四和他婆娘在树下哭了很久。村里人自发凑钱,给石头立了个小小的衣冠冢。

从那以后,迷魂道彻底成了村里的禁地,再没人敢上去,连砍柴都绕开老远。

而我,每到夜里,尤其是没有月亮的晚上,总忍不住会看向灶房门口。

那里空空荡荡。

但有时候,夜风吹过,我好像总能听见,一个又轻又飘,带着凉气的声音,在丝丝缕缕地响:

“叔……山里可凉快了……”

“你也来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