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反黄牛纠察队(2/2)
“可不是嘛!”阿发推着板车路过,听到讨论也凑了过来,“之前田中砸我啤酒摊,是寰宇帮我赔了损失,现在麦佳想用钱收买,晏总都不稀罕,这种公司咱们必须支持到底!”
工友们越说越激动,有的还提议要去寰宇大厦门口举牌子,最后被工会会长拦住:“大家别冲动,晏总肯定不想我们添麻烦,咱们好好支持电影就是对他最好的感谢。”
而嘉禾和新艺城接连吃瘪的消息在中小院线老板的圈子里彻底炸了锅!
这些老板们之前还在观望,想等寰宇和巨头们两败俱伤后再捡便宜,现在见两大巨头都被拒,终于慌了,观塘的工友们天天在放映场门口排队,港大的学生加场加到半夜,要是再不主动,别说第二轮放映权,可能连汤都喝不上了!
他们再也顾不上什么同行面子,开始通过各种私人关系疯狂联系寰宇的人。
有人托张彻行的老同事带话,那位同事是张彻行拍《独臂刀》时的场记,现在在某小院线做经理,提着一篮进口水果找到张彻行,话里话外都是想跟张导取取经,聊聊平民院线的运营,顺便问问寰宇第二轮放映权的事。
还有找陈松林牵线的,陈松林最近天天被老板们围着转,有个老板甚至请他去半岛酒店吃西餐,席间不停地给陈松林倒红酒,说:“松林兄,咱们都是自己人,你跟晏总关系好,帮我递句话,只要能拿到放映权,条件都好说,票房分成我多让两个点都行”。
甚至会直接堵在寰宇大厦楼下,一位姓王的小院线老板,早上六点就守在门口,手里拿着自己院线的运营报表,见到陈默就递上去:“陈先生,您帮我交给晏总看看,我们院线虽然小,但覆盖了五个社区,肯定能把《僵尸先生》的排片做好,求您给个机会!”
整个港影圈都因为寰宇星娱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甚至有些疯狂。
而这种疯狂的背后是所有人都清楚,《僵尸先生》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电影,而是能改变港影格局的现象级作品,谁能拿到它的放映权,谁就能在接下来的市场里占据主动。
就在院线老板们忙着示好的时候,《僵尸先生》的票房依旧在以近乎疯狂的姿态飙升,上映第三天,星火院线四十个放映点的单日票房总和正式突破一百万港币!
这个数字在83年的港城,简直就是一个神话!
要知道,当年最卖座的电影《最佳拍档》,凭借许冠杰、麦嘉的大牌阵容,单日票房也很难稳定在一百万以上,而《僵尸先生》没有任何主流院线支持,没有大牌明星加盟,甚至连宣传都是靠观众口口相传,却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纪录!
当天早上,《明报》、《星岛日报》等报纸都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标题“《僵尸先生》单日票房破百万,平民院线书写神话”的字样,在报摊上格外醒目。
观塘工业区的工友们看到报纸后比寰宇的员工还要激动。
“破百万了!咱们的电影破百万了!”一大早,老周就举着报纸在食堂里喊,声音都有些沙哑。
工友们围过来抢着看报纸,有的还不识字让老周念给他们听。
“单日票房一百万,那是多少钱啊?”一个年轻工友好奇地问。
络腮胡工友拍了拍他的肩膀:“傻小子,一百万啊!咱们一个月工资才几百块,一百万够咱们全厂兄弟发好几年工资了!”
“我的天!这么多?”年轻工友瞪大眼睛,“那是不是说明有好多人看咱们的电影?”
“可不是嘛!”阿发笑着说,“我昨天去油麻地送啤酒,看到放映场门口排的队绕了两圈,还有人从港岛专门过来就为了看一场电影!”
工友们越聊越兴奋,说要去再看一遍,支持票房,还有说要跟家里人推荐,让更多人来看的,有的甚至开始盘算,“要是票房再涨,晏总会不会给咱们发点福利?”
这话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而星火院线的所有场次,依旧场场爆满。
油麻地社区中心的放映场早上五点就有人排队,工友带着小马扎、折叠椅,还有人带了早饭,就为了占个好位置。
观塘工厂的露天食堂连过道都站满了人,后面的人看不见就踩着小马扎,有的还把孩子举在肩膀上,孩子看得哈哈大笑。
港大礼堂更是加场加到晚上十一点,学生们抱着书本坐在台阶上,在放映前复习功课,电影开始后立刻收起书本全神贯注地看屏幕。
黄牛党也变得更加猖獗。
他们雇了一群无业人员排队买票,每个人一次买十张,然后在放映点门口倒卖。
一张原价五港元的电影票在黑市上已经被炒到了二十港元,翻了四倍!
更夸张的是,港大礼堂的前排票甚至被炒到了五十港元,比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还高。
有个工友为了带家人看电影,花二十港元从黄牛手里买了票,看完后心疼地说:“这票钱够我买三斤猪肉了,要是一直这么贵,咱们普通工友哪看得起啊!”
这话传到晏明洲耳朵里,他立刻意识到,这不仅是票房问题,更是民心问题。
要是让黄牛把票价炒得这么高,最后受伤的还是支持寰宇的平民观众,之前积累的口碑也会毁于一旦。
他当天就联系了港大学生会主席和观塘工会会长,提出成立反黄牛纠察队的想法。
让他没想到的是,双方都一口答应,还主动提出由学生和工友自愿加入,不需要寰宇出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