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昭王星陨(2/2)
武安君府的演武场上,白起正在教嬴政舞剑。三岁的孩童挥舞着特制的木剑,右眼角的玄鸟痣在月光下泛着微光。陈墨看见白起眼中罕见的柔和,那是铁血老将对文明传承的默许。
“陈墨,”白起掷来一柄青铜剑,“老夫早知你会来。”
“上将军可愿助子楚公子登基?”陈墨单膝跪地,“铁血派若立成蟜,必重启杀戒。”
白起忽然大笑,声如洪钟:“老夫一生杀人无数,却不想让嬴政那孩子的童年,也浸在血里。”他指了指演武场的青铜鼎,“当年老夫在鼎中煮酒,今日老夫要在鼎中煮茶——”他顿了顿,“送子楚登基。”
子时三刻,章台宫的青铜门在火光照耀下缓缓开启。白起亲率铁鹰剑士护送子楚,剑刃上的“止杀”剑穗在风中猎猎作响。华阳夫人望着白起腰间的“铁鹰符”,终究不敢阻拦。
嬴柱即位的大典上,陈墨看见新君眼中的疲惫。这位安国君在位多年,早已看透铁血与文明的拉锯。他接过传国玉玺时,手指在“受命于天”四字上停留——那是陈墨建议刻上的,比“铁血一统”多了份文明的谦逊。
然而,三日之后,嬴柱暴毙的消息震惊朝野。陈墨在验尸时,从新君指甲缝里发现微量朱砂——那是楚地巫祝常用的毒药。他与吕不韦对视一眼,均明白这是铁血派与楚系的联手阴谋。
异人登基为庄襄王的那日,咸阳城飘起细雪。陈墨站在太史令署的屋檐下,看见吕不韦身着丞相朝服,腰间的算盘换成了玉制的,算珠上刻着“止杀”二字。相邦府的门客们举着《吕氏春秋》竹简,竹简边缘染着象征铁血的丹砂,却用文明的丝线装订。
“陈墨,”吕不韦的声音里带着新的威严,“从今日起,你主持《秦记》编纂,兼领‘书同文’事。”他指了指远处的骊山,“寡人教嬴政读《诗经》时,他问‘诗’字为何是‘言’旁加‘寺’——你说,该如何回答?”
陈墨望着漫天飞雪,想起长平战场上的诗简残片,想起阿禾在蜀地教民夫识字的场景:“臣会告诉公子,‘诗’是文明的声音,寺是铁血的守护。言与寺合,方为‘诗’。”
吕不韦轻笑,算珠拨出“书同文”的节奏:“好个‘言寺为诗’。明日早朝,你便提出用秦篆统一文字,但需保留六国文字的精髓——就像这雪,落在秦地是秦雪,落在赵地是赵雪,化了都是水。”
是夜,陈墨在骊山陵墓的石壁上刻下第一笔秦篆。他特意用赵国的狼毫笔调墨,笔尖落下时,竟在石壁上晕开淡青色的纹路,形如他胸前的胎记。阿禾抱着嬴政站在一旁,孩童伸手触碰刻痕,奶声奶气地念:“文,文……”
“对,文。”陈墨握住嬴政的小手,在石壁上描出“文”字,“这是文明的文,也是我们的根。”
更深漏尽时,他在《秦记》开篇写下:“昭王五十年冬,秦王薨,安国君立,三日崩。庄襄王异人名正言顺即位,拜吕不韦为相,陈墨为太史令,始议‘书同文’。是夜,骊山天降青霜,石缝中生出一株艾草,茎叶皆向咸阳。”
窗外,吕不韦的相府灯火通明,无数竹简在火光中翻动,像极了长平战场上未燃尽的文明火种。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忽然听见远处传来秦歌的夜唱,混着铁鹰剑士的巡夜声,宛如铁血与文明的二重奏。
他知道,崛起篇的终章已至,但新的篇章才刚刚开始。庄襄王的登基不过是序幕,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铁血的帝国里,让文明的种子破土而出。而他,将用手中的刻刀与竹简,在历史的石壁上,刻下铁血与文明共生的密码。
【第二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