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蜀道水魂(1/2)
第二十一章蜀道水魂
秦庄襄王元年春三月,岷江的浪花拍打着玉垒山,将陈墨的深衣下摆浸得透湿。他蹲在宝瓶口施工现场,手指丈量着新凿的石槽,指甲缝里嵌着代郡滑轮组的铜屑与蜀地红土。李冰站在一旁,腰间挂着改良后的青铜水准仪,刻度盘上秦篆与蜀地符号并列。
“陈大人,”这位蜀郡太守的衣襟还沾着昨夜救火的焦痕,“飞沙堰的导流槽按赵地的‘鱼嘴分水’原理开凿,可卵石淤积问题始终难解。”他指向江心的临时堤坝,那里聚集着无数民夫,正用蜀地的“火烧水激”法开凿岩石。
陈墨摸出代郡《考工记》残卷,上面用朱砂圈着“以水治水”四字:“李太守可知,代郡矿工用竹笼装石防淤?若将秦地的‘碣石法’与赵地的‘竹笼术’结合……”
“妙!”李冰击掌而笑,震落腰间的秦式方鼎残片,“用竹笼装鹅卵石堆砌堰体,既透水又防淤,正合‘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理念!”他忽然压低声音,“只是蜀地旧贵族说这是‘蛮夷之术’,怕是要借题发挥。”
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喧哗。陈墨转身,看见一群身着巫师长袍的蜀地贵族,抬着青铜水神像闯入工地,后面跟着数百名手持石斧的羌人。为首的老祭司挥舞着牦牛尾,用蜀语高喊:“江神发怒了!秦人凿山,必遭天谴!”
民夫中顿时炸开了锅。陈墨注意到,几个羌人壮汉腰间挂着李斯的廷尉署腰牌,袖口露出的黑色布条上绣着“铁血”二字。他握紧手中的青铜矩尺,尺身上刻着“止杀”二字,那是吕不韦送的开工礼。
“老祭司可知,”陈墨用蜀地礼节抱拳,“此水神像是开明王朝所铸,鼎足刻着‘民为水,君为舟’?”他指了指神像基座的磨损处,“当年李冰太守之父治水时,蜀民曾用此像镇水。”
老祭司的手抖了抖,显然没料到秦人竟熟知蜀地掌故。陈墨趁机展开《蜀王本纪》竹简,上面用秦篆与蜀文并列抄录着古蜀治水传说:“杜宇治水,鳖灵开峡,皆为利民。今日凿宝瓶口,通成都平原,正是古蜀先王之志。”
人群中响起低低的惊呼。一个羌族青年认出竹简上的蜀地符号,大声念道:“‘民无水则不生’——这是我祖父教我的古训!”
“正是!”陈墨指向正在开凿的宝瓶口,“此口通,则蜀地无涝;此口塞,则成都平原成泽国。江神若真发怒,为何古蜀先王要治水?”他摸出代郡铜镜碎片,镜背的玄鸟纹映着岷江波涛,“真正的江神,是让水患变水利的人!”
老祭司的牦牛尾扫过陈墨胸前的胎记,忽然惊呼:“玄鸟转世!”他记得代郡秘史中记载,玄鸟乃古蜀图腾之一,与开明王朝的神鸟崇拜同源。陈墨解开衣领,青色印记在阳光下与水神像的鸟纹相叠,竟分毫不差。
“蜀地父老!”李冰适时上前,展示着手中的青铜水准器,“此器用秦地的刻度,配蜀地的磁石,能测山高水低。陈司马用代郡的滑轮组搬巨石,赵国的夯土法固堤基,为的是让蜀地永绝水患——这不是逆天,是顺天!”
羌人壮汉们放下石斧,其中一人摸出腰间的铁血腰牌,犹豫着扔进岷江。陈墨看见,那腰牌落水时,背面的“杀”字被水花冲得模糊,竟像是“水”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