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蜀道水魂(2/2)
是夜,陈墨在工棚里绘制飞沙堰竹笼施工图,阿禾忽然掀开草帘,发间的竹簪换成了墨家的机关簪:“铁血派的黑衣人在下游投毒,被墨者矩子截获。”她递过一枚青铜令牌,上面刻着李斯的“廷”字徽记,“还有这个,从尸体上搜出的密信,要炸断临时堤坝。”
陈墨将令牌投入火盆,火苗腾起时,“廷”字被烧得扭曲变形:“告诉李牧将军,该让边军在陇西佯动了。铁血派狗急跳墙,正好引开咸阳的注意力。”他指了指施工图,“明日开始编竹笼,让蜀地羌族与秦地工匠比赛,输的一方要学对方的歌谣。”
阿禾轻笑,从袖中取出秦歌《号子》的竹简:“早就备好了,羌族的《开山歌》与秦歌《治水谣》都抄在里面。你听——”她轻敲竹板,“‘凿山不止兮,通渠万里;秦蜀同心兮,其利断石!’”
次日正午,竹笼编扎大赛在岷江畔展开。陈墨特意让秦地工匠用赵国的“十字编法”,蜀地羌族则沿用传统的“环扣术”。李冰亲自担任裁判,腰间的方鼎残片与陈墨的胎记在阳光下相映成趣。
“秦工一组,完工!”“羌工二组,编完!”
两组竹笼同时沉入江底,陈墨用代郡的“悬锤测流法”测算,发现赵国编法的竹笼在激流中稳定性更高。羌族青年不服,陈墨便让他用秦歌节拍编竹,竟比原先快了三成。
“如何?”陈墨递过一碗混着秦粟与蜀米的粥,“文明就像这粥,杂糅才更香甜。”
青年接过粥碗,忽然看见陈墨袖口露出的赵国少年家书残片:“陈大人也有亲人死在长平?”
“四十万降卒,哪个没有亲人?”陈墨摸了摸胸前的胎记,“但我们可以让他们的死,成为停止杀戮的理由。”
更深漏尽时,陈墨在《蜀水经》中记下:“庄襄王元年春,飞沙堰竹笼法成,秦蜀工匠各展所长。是夜,羌族青年教秦人唱《开山歌》,秦人回赠《无衣》秦歌,篝火映江,歌声十里。”竹简末端,他画下秦蜀工匠共饮岷江的场景,旁边注:“铁血能治水,文明能融心。”
就在此时,工棚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墨者矩子浑身是血,递来吕不韦的密信:“相邦遇刺,《吕氏春秋》手稿被毁!”陈墨展开信纸,看见“铁血难灭文明种”的字样被血浸透,忽然想起临行前吕不韦说的“文明如竹,越压越弯,却不断”。
他握紧手中的竹笼设计图,知道铁血派的刀锋能砍断竹简,却砍不断民心所向。岷江的涛声传来,混着远处的秦歌与羌笛,在夜色中织成文明的经纬。陈墨望向宝瓶口方向,那里的石壁上,不知何时被刻上了“秦蜀通心”的蜀地符号——那是文明的种子,正在铁血的缝隙中悄然生长。
【第二十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