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老黄牛(一)(1/2)
(一)十一姨
高连生失联了,这就像每日准时响起的生物钟突然停摆,让高老太太心里咯噔一下,空落得发慌。
那个贼眉鼠眼的保姆、那比说不清道不明的钱、还有儿子儿媳惯常的敷衍,所有疑虑在她心里拧成一股再也按不住的麻绳,她想冲出去,她想马上看到高连生。
平时,高连生几乎天天跟他视频聊天,逗她开心,虽然她没有把家丑告诉高连生,但是高连生仿佛知道一切,他说的每句话都很治愈,让高老太太听起来如沐春风。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高连生突然失联,一连好几天关机,这让高老太太坐卧不宁。
她坐在院子里,皱着眉头,双手不停地搓着衣角。儿媳孙圆看到婆婆这般模样,便过来询问:“妈,您这是怎么了?好好的太阳不晒,看起来心事重重的。”
高老太太叹了口气说道:“我心里惦记着你高叔叔呢。那个保姆赵晓慧贼眉鼠眼的,会不会骗你高叔叔钱呢?”
高老太太说的高叔叔,名字叫高连生,是高老太太老家一个屯子的,他们青梅竹马,因为一场误会错过彼此,高连生和高老太太的丈夫李守业是好朋友。
后来他们先后随子女到云港定居,双方家庭一直保持联系。
孙圆赶忙安慰道:“妈,您别担心,高叔叔心里有数。”
高老太太摇了摇头,“你不懂,你高叔叔年轻的时候就老实巴交的,容易受人欺负。”
孙圆有同样的感觉:“高叔叔一看就是老实憨厚的人,但是高叔叔见多识广。哪那么容易被人欺负?”
高老太太还是不放心:“你高叔叔呀,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忍着,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从来不好意思撕破脸皮。”
孙圆无奈地笑了笑,拉着婆婆的手说:“妈,要不咱给高叔叔打个电话问问?这样您也好放心些。”
高老太太捏着手机,眉头紧锁,像是要把屏幕盯出一个洞来。
她忧心忡忡地说:“你高叔叔平时每天都给我发微信,这都好几天了,一点消息都没有。”她的声音有些发颤,像是被风吹散的落叶,飘忽不定。
孙圆本来不怎么担心,但是让婆婆这么一说,她也有些担心。她马上拿起婆婆的手机,找到高叔叔的微信号,发起视频聊天。
视频接通后,屏幕那边的高连生并没有什么异常:“秀平啊,我正要跟你发视频呢,给你一个惊喜,你看看这是谁?”
视频那头出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神态端庄安详,笑容可掬:“代弟啊,你看看我是谁?”
听到有人喊她代弟,高老太太仿佛回到童年,她揉了揉眼睛,仔细辨认视频里的人。
她与自己年龄相仿,气质高贵,一看就不是老家的什么亲戚:“我怎么想不起来了,你认识我吗?你怎么知道我叫代弟?”
话一出口高老太太就后悔了,人家分明喊她代弟,那是她小时候的名字,怎么会不认识她呢?
镜头移动,屏幕上只露出一张嘴:“代弟啊,你脑子那么好使,怎么会把我忘了?我忘了,应该喊你狗挡。哈哈哈!”
高老太太一听这称呼,顿时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惊讶之色。
屏幕中的老妇人咧开嘴笑了起来,露出一对俏皮的小虎牙,“哈哈,代弟,你还不老,还那么漂亮,怪不得连生一直没有把你忘了。”
看着这对小虎牙,听着久违的乳名,高老太太猛然想起:“你是小女?真的是小女,你还活着?你还好好的?”
说着说着高老太太哽咽了,屏幕那边传出欢快的笑声:“代弟,你终于认出我啦。我还想怪你呢,寻思你是不是真把我这个老朋友给忘咯。”
高老太太笑容灿烂,眼泪哗啦哗啦地流到嘴边,声音不再哽咽:“你个死丫头,多少年没见了,我看是你把我忘了吧?”
那个被高老太太称为小女的老妇人,是高连生的姐姐,比高老太太大和高连生大两岁。
但是从小到大,小女一直把高老太太当做姐姐看待,“姐啊,不能喊你代弟了,更不能喊你狗挡了,物是人非了。”
高老太太笑着说:“我该喊你姐姐才对,我在你面前一直充大个儿。我也不该叫你小女了吧?你现在叫什么名字?”
视频那边发出爽朗的笑声:“哈哈,我还叫小女。我的全名就叫高小女。中间有那么几年我把名字改了。后来我又改回来了,还叫高小女,我感觉还是叫高小女比较亲切。”
高老太太笑着说:“那我以后还叫你小女。这个名字好温暖,能让我们找回儿时的记忆。”
高小女孩子一样地笑着:“代弟呀。真没想到我们还能通上话。我们那一群人差不多都走了。现在剩下没几个了。我们好好活着。”
高老太太连忙点头称是:“对呀,对呀,我们好好活着。好死不如赖活着。”
高小女连忙反对说:“别说死了死了。多说活了活了的。活成老不死。”
高老太太被她逗笑了:“我看你不是高小女,你是搞笑女。搞_笑_女。”
高小女也被高老太太逗乐了:“姐啊,你还是那么幽默。一把年纪了,脑袋还那么好使。我真是佩服。”
高老太太没有顺着她说:“哪里像你说的那样,我现在这个脑袋可不好使了。”
高小女疑惑地问:“不会吧?连生说你现在好着呢。脑袋比以前更灵活了。”
高老太太忽然想起了什么:“你看我把正事都忘了,还脑袋好使呢。连生他怎么样了?这几天没啥事吧!”
高小女顿了一下,用一种非常肯定的语气,断断续续地说:“连生他___没事啊,他能有啥事?哦,他跟我说了__多亏你们提醒,要不然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
高老太太如释重负:“连生他没事就好,没事就好。对了,那个保姆,就是赵小慧,你见过吗?”
高小女敷衍地说:“嗯嗯,不说她了,看到你真高兴!”
高老太太也转移话题:“看我这脑子,忘了问你了,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这么多年了,你不是在国外吗?我记得是在日本,对吧?”
高小女换了姿势,坐在沙发上了,高连生赶紧从沙发上站起来,躲开了镜头:“你们聊吧,我去那屋歇会儿。”
高连生眼神闪烁、语气犹犹豫豫,欲言又止,最后扔下一句:“我昨晚没睡好。”转身离开了。
高小女长舒一口气:“代弟啊,你不是问我这些年去哪里了吗?这话说起来就长了。我刚出国的时候去的是日本,后来在日本待久了,就想着要回老家。
“可是我回国尝试了几次,每次回到老家,老家有一些人对我有一种异样的眼神,把我当成了日本特务,让我无地自容。没办法,我就去了新加坡。”
高老太太一听说日本特务两个字,马上来了警惕:“你还别说,我也感到从日本回来的人有嫌疑。你不会是日本特务吧?”
高小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瞒你说,我刚回来的时候,连生也是这样问我的。为这事,我们姐弟两人还干了一架。”
高老太太笑着说:“干仗是你的拿手好戏。是不是在国外没人跟你打仗,回到国内就朝你弟弟撒气?”
高小女非常赞同:“还真让你说对了,打架得找对的人。”
高老太太不解地问:“你啥意思啊?不敢欺负外国人,敢欺负我们中国人,对吗?”
高小女很失落:“姐呀,看你说的,仿佛我不是中国人,我是一个外人,你们难道把我当外国人了吗?”
高老太太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赶紧纠正:“不是那个意思。你现在应该是归国华侨,对不对?”
高小女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像是要把多年的委屈都吐出来。“哎!我也不知道该怎样给自己定位。”
她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苦涩,“我多希望你们把我也当成本国人一样看待,可有时候,连我自己都觉得像个外人。”
高老太太打趣说:“你不是外人,你是外国人。”
高小女笑着说:“姐啊,你还是那么能说会道,我都被你绕晕了。”
高老太太真诚地说:“说实在的,当我看见你真人的时候,我就没把你当外国人。
“可是没看见你的时候,知道你在国外,在我心里,你就是个外人,感觉离我那么遥远,在大洋彼岸,我永远抓不着摸不着的地方。”
高老太太的一番话,让高小女感到既亲切又疏远。“姐呀,说心里话,我真的做梦都想回国。”高小女说出了发自肺腑之言。
高老太太想了想说:“你现在不是回来了吗?那就别走!”
高高小女说:“我倒是想留下来,可是不行,拖家带口的!”
高老太太很理解:“对啊,如果是你一个人,回国定居倒也无所谓,可是还有孩子家人,一起回国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高小女点头称是:“可不是嘛,我自己怎么都好说,孩子们还有工作呢,哪那么容易一起回来?再说了,孩子们如果回国,国内的工作环境他们也适应不了。”
高老太太好像是懂了一点:“这就是所谓的国情对吗?可以这样理解,每个国家的国情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不一样。从而生活方式也不一样。”
高小女被高老太太的语言表达震住了:“姐啊,你现在真的不一样了。这语言这谈吐,都赶上大专家教授了,说话一套一套的,怪不得连生可爱听你上课了。”
高老太太立刻反驳说:“在国内,专家教授经常会被喷子喷得体无完肤。”
高小女再一次被她逗乐了:“那你就是名副其实的专家教授了。你一个没上过学的女孩子能成为专家教授可真是了不起。”
高老太太自我解嘲地说:“现在专家教授遍地都是,真假难辨。我就是那个假专家,是那个教教唤的授。”
高小女再一次被她逗乐了,“姐啊,你还是那么活泼开朗,不管假专家还是真专家,只要是专家就不是一般的人。”
高老太太附和道:“对呀,我可不是一般的人,我是二班战士。”
高小女笑得合不拢嘴:“代弟呀,你还是小时候的样子,开朗活泼幽默,现在又加了两条,博学多才。可不是当年当小牛倌的样子了。”
高老太太若有所思:“我现在说起自己当过小牛倌儿,都没有人相信。他们都说我在编瞎话。”
高小女非常笃定地说“怎么是编瞎话呢?一定是你现在博学多才,他们以为你是真的教授专家了。”
高老太太被夸奖得美滋滋的:“哈哈,我也算博学多才,我只知道我会猪鼻子插葱__装象。”
这时孙圆拿了杯水过来,慢慢推给高老太太,并示意她休息一下喝点水再聊。
高老太太把水拿在手里。
高小女夸赞她说:“能装会装那是需要本事的,能以假乱真,那更是大本事。我可没有装专家的本事。你让我装混混,我倒是会。谁欺负你了,我帮你打架可以。”
高老太太职业病犯了:“现在谁还愿意装专家呀?九零后零零后的孩子们都反对爹味儿的说教。”
高小女不解地问:“啥叫爹味儿啊?怎么不应该是妈妈的味道吗?”
高老太太嘲笑她说:“我猜你一定是想到吃的上面了,你就是忘不了吃,就是一个吃货。”
果然是,高小女一听说吃的东西,立马就来了精神头:“你还记得我们那时候,在生产队偷玉米,在山上烤着吃吗?那玉米味儿是真香啊。”
高老太太生气地说:“你还有脸提这件事?……”
(二)隔空话聊
高老太太和高小女这对儿时的姐妹,在视频里聊得手机发烫。
她们聊起小时候到山上偷玉米的细节,越聊越开心。
高老太太嗔怪道:“你还有脸提这事?当时我们被看山的发现了,你们都跑了,我怕那火引起火灾,就自己把火扑灭了,结果被看山的抓住了,害得我去找我大舅,才把事情了结了。”
高小女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她一副勤奋好学的样子:“姐啊,你告诉我,啥叫爹味儿啊?我感觉都听不懂你们说话了。”
高老太太耐心地说:“所谓的爹味儿,是现在的孩子们对说教一词的反抗口令吧?
“就是说,孩子们对那些教育他们的人,统称为爹,对那些含有说教意思的话,贴上了爹味儿的标签。”
高小女听得津津有味:“我在国外待的时间太久了,对国内的形势了解得太少。国内的教育和国外差别很大。人们的传统意识和思维方式真的大不一样。”
高老太太不无感慨地说:“所谓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一个地方呆得久了,就适应了那个地方的生活模式。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为了生存,我们只能学会适应。”
高小女找到了知音:“代弟啊,今天跟你聊这么多,真是太敞亮了。你都不知道,我在国外有多么孤独。真的没有人能聊得来。我太想你们了。”
高老太太安慰她说:“凡事都往好里面想。现在流行一句话,就是不能既要又要。”
高小女不解地问:“既要又要?”
高老太太又开始了上课模式:“那意思就是,你不能既要这个又要那个,也就是说,凡事都有好的一面,又有坏的一面,你只能选择一面。”
高小女似懂非懂:“你从哪儿学来的这么多道理?”
高老太太不好意思地说:“我没事的时候看看视频,看看电视剧,有时候还会去看看电影。我把里面的经典台词和经典语录都记下来了。”
高小女想起了什么:“对呀,我听连生说,你天天做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话都记下来,反复地复习,反复地背诵,在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用上了。
“我真是佩服你,你这个没上学的小牛倌,现在都变成大教授了。”
高老太太很得意:“教授才学习几年呢?我这都学习八九十年。学了一辈子。我还没有毕业,不是说活到老学到老嘛。”
高小女发自内心地欣赏高老太太:“姐啊,我真心佩服你。小时候我就把你当成大姐大,你脑子聪明,主意多,跟你在一起就有了主心骨。”
高老太太鼓励她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你想法多,胆子大。要不然怎么会跑到国外去呢?”
高小女赶紧打断:“别说了,到了国外我都后悔死了,你都不知道我那些年是怎样过的。”
高老太太安慰道:“在国内也有国内的难处,谁都不容易。”
高小女表示认同“虽然说在哪里混都不容易,但是在国内,身边有亲人的帮助,总要比举目无亲,背井离乡好多了。”
高老太太安慰道:“国内还有很多人向往着国外的生活,你都不知道,有多少人怀揣出国梦?”
这时候孙圆凑了过来,她怕婆婆说太多话累着了:“妈,你也不介绍我认识一下。”
高老太太赶紧把镜头对着孙圆:“这是你姨,是十一姨。”然后对着那边的高小女说:“这是我们家老大媳妇,孙圆。”
孙圆打了一声招呼:“十一姨,这么绕啊,阿姨好。”
高小女笑了:“什么十一姨?我是排行十一,但是还有三个哥哥呢,不能这么排啊,叫阿姨就行。圆圆好。”
李建设听说十一姨,来了兴趣,赶紧也凑了过来:“十一姨……”
李建设话没说完,手机视频啪的一声断了。
高老太太再发过去,无应答。
李建设喊了一声“十一姨”,结果对面视频挂断了。
高老太太谈兴正浓:“你捣什么乱呢?”
李建设笑嘻嘻地说:“什么搞笑女,哈哈,也太离谱了,十一姨?哈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