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官途和灶火(1/2)
高吉梁当上国家干部的消息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表面的欢腾下,暗流悄悄涌动,每个人的心思都如池底摇曳的水草,方向各异。
英子史无前例的指责像淬了冰的针,猝不及防地扎进高秀平的心窝,那瞬间的刺痛让她浑身血液都涌上了头顶,拳头在袖子里攥得骨节发白。
娄翰林眼看高秀平要扑向英子,一个箭步上前,像拎小鸡似的从后面拦腰抱住高秀平,嘴里还嚷嚷:“哎哟我的姑奶奶!君子动口不动手!咱家刚出个干部,你这就要上演‘全武行’给乡亲们加菜啊?”
高秀平气得在他怀里直扑腾,双脚离地乱蹬。她心里不平衡,自己从懂事起就干活养一大家子,村子里有几个人能做到?
尤其是英子,病殃殃的谷草都准备好了,如果不是她昼夜织大网做帆蓬,挣钱领她到城里治病,哪有今天的她,早就喂野狗了,她竟然这么没良心。
正在姊妹俩闹腾的时候,高殿玉来了。他看着高秀平:“我听人说,食堂里干活的人太多,每天吃得饱饱的,其他人的口粮都被做饭的吃没了,大伙儿意见挺大。”
高殿玉吧嗒着旱烟袋,烟雾缭绕中,他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忧虑,仿佛那些关于食堂的闲言碎语是恼人的蚊蝇,在他耳边嗡嗡作响,驱之不散。
曲桂娥一听急了:“这些人真没良心,秀平有时候把饭分没了,自己都饿着肚子呢!”
高秀平想了想说:“供应站统共给那么点粮食,要做一百多人的饭,这一天天都难死了。”
高殿玉说:“对啊,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不行这样,让村民轮着做,看谁做得好就用谁。这样他们也能体会到其中的难处。”
曲桂娥说:“这办法好,那怎么轮呢?”
高秀平说:“每家每户一天,做不好下次不再用,做好了可以继续轮。等我跟队长说一下吧。”
高殿玉长舒一口气,拍着胸口顺气,仿佛刚卸下千斤重担:“哎呀呀,可算妥了!我这人就这样,有啥事盛不下,做饭这事解决了我就放心了,我听不得别人说咱家坏话。”
曲桂娥推了高吉梁一把:“快给你大伯汇报一下,你最近有啥好消息。”
高吉梁挠了挠头:“大伯,我正想去给你报信呢,我去公社上班了。”
听到高吉梁当上干部,高殿玉激动得啪一声重重拍在自己大腿上,声音响得吓了旁边的曲美学:“哎呦!天大的好事!咱高家祖坟冒青烟啦!吉梁,好好干!给咱老高家长脸!”
拍完才后知后觉地揉着生疼的大腿:“那啥?具体做什么工作?”
高吉梁被曲桂娥推出来,挠着头嘿嘿傻笑,那模样活像刚偷吃了糖被逮住的孩子:“大伯,那啥……我去公社水利组当干事,特批的!”
他挠头的频率快得能发电。
“管水利好啊!上面有很多好政策,工程项目都有拨款,有实权,还不用跟
高吉梁不太懂:“大伯我现在就是跑腿的,慢慢学着干。”
高秀平也投来赞许的目光:“哥,你这是苦尽甘来,好好把握机会。”
高吉梁点点头:“我知道,我肯定好好干。不过,吴站长一直催我和吴迪的事,我还真有点头疼。”
娄翰林挤眉弄眼的用手肘捅捅高吉梁:“嗨!吴站长催你你就应着呗!感情嘛,就跟咱这食堂的粥一样,多搅和搅和,熬着熬着不就黏糊了。说不定哪天就对上眼了呢!”
说完,他还不忘做了个夸张的搅粥的动作。
高殿玉严肃起来:“吉梁啊,婚姻大事可不能儿戏,但这吴站长对你有恩,你也不能辜负人家。自己好好权衡。但是,这种事可不能对外人讲。”
高吉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曲桂娥也说:“这不都是自家人吗,可不能对外人讲。”
这时,高吉梁突然想起赵工程师交代的工作,便说道:“大伯,我明天就要去水利组报到了,今晚我得再熟悉下相关资料。我都是现学现卖。”
高殿玉说:“只要是学,就是正儿八经的精神头,快去学吧,把握好机会!”
高秀平第二天就去找了队长,队长觉得这个办法可行,便在村里宣布了轮着做饭的决定。
消息传开,村民们议论纷纷,都对这个新举措充满期待。
第一天队长高连发带头,高永纯带着一家老小十多口人积极参与,满满一大锅南瓜粥,大家吃得挺满意,都对高连发一家竖起了大拇指。
然而到了第二天,轮到了村里出了名的懒汉张二家。张二媳妇做饭马马虎虎,大白菜没洗干净,虫子都吃到嘴里。稀饭还煮得半生不熟,
一个村民喝了一口张二棍家的夹生稀饭,表情扭曲得像吞了黄莲,艰难地咽下去后,对着旁边人说:“老哥,这饭劲儿真大,喝一口能精神一上午。正琢磨着啥时候去茅房了。”
众人眼看着锅里的饭,顿时觉得更难以下咽了。
村民们开始抱怨起来,有的说:“这饭怎么吃啊,还不如不吃。”有的则直接找到队长反映情况。
高秀平得知后,耐心地跟大家解释:“这才刚开始轮,大家多给点机会,要是一直做不好,自然不会再让他们家做了。”
到了第三天,轮到了老实巴交的李三家。李三媳妇用心准备,做出的牛舌饼子好看又好吃,可是不够分,有一半人家没吃就分完了。
有人就说让李三偷吃了,李三委屈极了:“我要是偷吃让我跑肚拉稀,不得好死。”
高连发耐心向村民解释:“是上面分的粮食不够,不要指责做饭的人。”
经过几天的轮换,村民们渐渐理解了食堂做饭的难处,挑事的人基本没有。有人就提出不要轮着做了,确实有的人家做的饭连猪食都不如,纯属浪费粮食。
高秀平提出选一个人做饭,反正每顿饭就是一锅,多做也没有食材,一个人忙乎点完全可以。
这样免得大家说粮食被做饭的吃了。结果是,居然没有人愿意揽这差事。
高连发喊了几遍“谁愿意专管做饭,工分按男劳力算!”
底下人群像被施了定身法,各个眼观鼻鼻观心。有个老汉慢悠悠掏出汗烟袋,边点火变嘀咕:“工分是好,可这百家饭的厨子比伺候祖宗还难,弄不好祖宗十八代都得被念叨出来。……”
高连发犯了难。原来经过轮番做饭这一招,大家都退而却步,众口难调,况且,没米下锅的滋味也不好受,谁也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
高秀平一直负责食堂的事,她心里有数,大不了我自己做。
高连发说实在没招就继续轮着做,大家一听继续轮着做饭,都七嘴八舌:“可别浪费粮食,本来粮食就少得可怜。”
“我可不想再吃猪食,宁可挨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