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兵临城下(1/2)
王琨站在河阳北城城楼,晨光刺破黎明前的黑暗,照亮了城头新树起的昭义旌旗。脚下是尚未清理完毕的战斗痕迹,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血腥气。一夜之间,这座控扼黄河渡口、俯瞰东都洛阳的战略重镇,已然易主。
王琨深知,夺取城池仅仅是第一步,守住它才是真正的挑战。他立即下达一连串命令,展现出其作为宿将的沉稳与干练:
肃清残敌:命令“虎贲”营分率各部,逐坊逐巷清剿刘经残部,迅速扑灭零星的抵抗。对投降的河阳守军,立即缴械,集中看管,甄别军官与士卒,严防空虚。
控制要地:迅速派兵接管府库、武备库、粮仓及四门防务,尤其是南门及面对黄河渡口的码头,严防李罕之反扑或朱温军队渡河来袭。
安抚民心:出榜安民,宣布河阳已归昭义节度使李留后治下,申明军纪,严禁士卒抢掠、骚扰百姓。同时,将部分缴获的粮米分发给受战火波及的贫民,以稳人心。
加固城防:立即组织降军和城内民夫,抢修被战火损坏的城墙和防御设施,将缴获的守城器械部署到位,准备应对可能到来的疯狂反扑。
王琨的亲信校尉带着夺取河阳的捷报,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飞驰潞州。信使一路换马不换人,将这场关键胜利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回决策中心。
砺锋堂内,李铁崖接到王琨的捷报,纵然沉稳如他,此刻也不禁击节叫好!“好!王琨果不负某望!河阳一下,我昭义南门无忧矣!”但他兴奋之色很快收敛,目光变得无比锐利,“然,此刻方是真正危急存亡之秋!朱温绝难坐视!”
冯渊立刻进言:“将军明鉴!河阳乃中原咽喉,朱温志在必得。其闻讯,必暴怒来攻!当下有四件大事需立即决断:一,河阳防务,王将军兵力单薄,需即刻增援!二,怀州、泽州方向需加强戒备,以防朱温偏师迂回。三,需速派能员,稳定河阳政务,征收赋税,安抚大族。四,需遣使赴汴州,或设法拖延朱温进军速度,哪怕只争得数日时间亦是好的!”
“先生所言极是!”李铁崖毫不犹豫,“传令!一,命赵横即刻率潞州留守精锐两千,星夜驰援河阳,归王琨节制!二,命泽州、怀州守军进入最高战备,多布疑兵,广插旌旗,严防敌军渗透偷袭!三,着韩老即刻选派干练文官,携府库钱帛,速赴河阳,协助王琨安抚地方,筹措军需!四,遣一能言善辩之士,携重礼赴汴州,见机行事,即便不能劝和,也要探听朱温虚实,拖延时日!”
与此同时,退守渑池的李罕之,得知河阳城一夜之间竟被王琨轻取,气得当场吐血三升,暴跳如雷,斩杀了好几个前来报信的士卒。“李铁崖!王琨!安敢如此欺我!某誓报此仇!”他欲点兵再攻河阳,但麾下士卒久战疲敝,伤亡惨重,粮草不继,已无再战之力。无奈之下,他只能一边舔舐伤口,一边咬牙切齿地写信向汴州的朱温控诉李铁崖的“背信弃义”,企图借朱温之力报仇雪恨。
河阳易主的消息传到汴州,宣武军节度使府内,朱温的反应远比李罕之更加恐怖。他先是愣住,随即一把掀翻了整个案几,文书笔墨散落一地,咆哮声震动了整个节堂:“李——铁——崖!你这潞州田舍奴!安敢窃我河阳!!”他双目赤红,状若疯虎,“若不将你碎尸万段,难消某心头之恨!”
谋士谢瞳、李振等人连忙劝慰,但盛怒之下的朱温几乎听不进任何劝谏。他厉声下令:“葛从周!命你即刻点齐两万精兵,给某踏平河阳,生擒李铁崖、王琨!某要亲自将他们剥皮萱草!”葛从周领命,立即出府调兵遣将。宣武军这台庞大的战争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目标直指刚刚易主的河阳。
河阳城内,王琨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斥候不断回报,汴州方向尘头大起,宣武大军正在集结。他知道,真正的恶战即将开始。他一面加紧整饬防务,加固城防,一面将城中所有粮草物资集中控制,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同时,他再次派出快马,向潞州急报军情,请求更多支援。
潞州方面,李铁崖深知河阳绝不能丢。他几乎掏空了家底,命令韩德让想尽一切办法向前线输送兵员、粮秣和守城器械。整个昭义三州,都进入了临战状态,资源全力向南倾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