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盐碱地解锁新粮仓(1/2)
第三百九十二章盐碱地解锁新粮仓
“家和院”的清晨总浸在玉米杂粮粥的醇厚香气里,还混着刚蒸好的玉米窝头的麦香——母亲特意加了红枣碎,窝头蒸得松软不硌牙,杂粮粥熬得黏糯挂勺,既给要去滨海盐碱地的小电补体力,又应了“扎根盐碱地,长出金玉米”的好彩头。“晴晴,快把小电的防晒帽和水壶装包里,滨海那边日晒强,盐碱地风也大,可别让孩子中暑缺水。”母亲回头喊,手里还在给窝头刷一层薄蜂蜜,目光落在庭院里的一家人身上,小电正对着土壤检测仪做最后的校准,哥哥调试着智能滴灌系统的控制模块,妹妹捧着刚画好的《盐碱地绿芽》绘本草稿,嘴里念叨着“改土”“耐盐”“增产”。
苏晚晴笑着应声,把透气防晒帽和大容量水壶塞进背包:“都备好了,还有你给小电缝的玉米图案护腕,吸汗又防晒。”她拿起小电手里的西坡6号种子袋,指尖摩挲着颗粒饱满的种子:“这品种真能在含盐量千分之三的盐碱地扎根?之前实验室里的数据再好,到了实地可就不一样了,滨海那边的盐碱地可是出了名的‘不养苗’。”
小电点点头,语气透着一股子韧劲:“放心吧妈,西坡6号是专门针对盐碱地培育的,通过杂交筛选强化了耐盐基因,种子包衣里加了腐殖酸和硅酸盐,能隔离盐分对胚根的伤害;我还和弟弟一起优化了配套技术,播前用秸秆还田改良土壤,生长期靠智能滴灌精准控盐,在模拟盐碱环境里亩产已经突破1200斤,这次去滨海示范田,目标是把‘实验室数据’变成‘田间实景’,让盐碱地也能变成粮仓!”
小风推了推眼镜,补充道:“我的智能滴灌系统加了盐分监测模块,能实时检测土壤含盐量,自动调节灌溉量和频率,避免大水漫灌诱发盐害;还设计了垄沟排水功能,雨后能及时排走积水,防止土壤返盐。另外,我还准备了秸秆覆盖装置,铺在垄面能抑制盐分上移,同时还能保墒。”妹妹举起绘本草稿:“我把西坡6号的耐盐原理、哥哥的滴灌操作方法,还有盐碱地改良的步骤,都画成了漫画,到时候给当地农户讲解,一看就懂,还能帮大家记住关键要点!”
“爸爸!爸爸!”林凡刚洗漱完,手里拿着滨海农业合作社的对接文件,快步走出来,“小电,爸爸已经和滨海的农业合作社谈好了,他们提供500亩重度盐碱地作为示范田,还组织了20户农户参与种植;小风,你的智能滴灌设备已经提前运到示范田,合作社的农户已经帮忙完成了基础安装;妹妹,你的绘本草稿可以打印出来,作为种植手册分发给农户,帮大家快速上手。”他顿了顿,语气凝重又充满期待,“滨海地区有近百万亩盐碱地,如果西坡6号试种成功,不仅能让这些‘不毛地’变良田,还能为全国上亿亩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范本,这可是关系到粮食增产的大事!”
小电握紧种子袋,眼里闪着光:“太好了!我已经和合作社的技术负责人对接好了,今天就出发去滨海,争取赶在返盐高峰前完成播种,不耽误农时!”
送小电到村口,林凡拍着他的肩叮嘱:“盐碱地种植不比普通耕地,要多听当地农户的经验,他们常年和盐碱地打交道,知道哪些细节要注意;遇到技术难题,随时和家里视频,爸爸已经联系了农业大学的盐碱地治理专家,组成了技术顾问团,远程给你支持。”小电点点头,举起背包挥挥手:“放心吧爸爸,我一定把西坡6号种活、种好,让滨海的盐碱地长出金玉米!”
经过三个小时的车程,小电抵达滨海盐碱地示范田。刚下车,就看到白茫茫一片盐碱地,地表结着一层白色盐霜,风一吹,盐粒随风飘散,带着淡淡的咸腥味。农业合作社的王社长带着农户们早已在田边等候,手里拿着测土仪:“林博士,你可来了!这500亩地就是咱们选的示范田,上周刚测过,土壤含盐量在千分之三点二到千分之三点五之间,属于重度盐碱地,之前种过小麦、棉花,要么出苗率不足三成,要么长势极差,没收成。”
小电蹲下身,用手抓起一把土,土壤干涩坚硬,掰开后能看到白色的盐晶。他拿出自己的土壤检测仪插入地里,屏幕上显示含盐量千分之三点三,含水量18%。“盐分比预期略高,含水量偏低,得先进行播前改良。”小电起身说,“王社长,麻烦组织农户先深耕翻土,深度要达到35厘米,打破盐结皮;再施上腐殖酸改良剂,每亩30公斤,中和土壤碱性;最后灌水洗盐,每亩灌水量控制在100立方米,确保耕层含盐量降到千分之三以下。”
小风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哥哥,我已经把智能滴灌系统的参数预设好了,灌水洗盐时可以开启滴灌模式,比漫灌更节水,还能避免土壤板结。另外,秸秆还田的量要足,每亩至少800公斤,粉碎后均匀铺在地表再翻耕,能改善土壤通透性。”
接下来的三天,小电带着农户们忙着改良土壤。深耕机在盐碱地里来回穿梭,把板结的土层翻松;腐殖酸改良剂均匀撒在地里,和土壤充分混合;智能滴灌系统启动,细密的水流缓缓渗入土壤,带着盐分顺着垄沟排出。一位叫李大叔的农户擦着额头的汗说:“林博士,我们种了一辈子地,从没这么精细地改土,这盐碱地要是真能种出玉米,可真是天大的好事,以后我们就不用再靠天吃饭了!”小电笑着回应:“李大叔,只要按技术要求来,咱们不仅能种出玉米,还能高产,等丰收了,让大家都能多赚钱!”
土壤改良完成后,播种工作正式启动。小电先示范播种方法:“行距80厘米,株距40厘米,播种深度3到4厘米,不能太深,不然种子发芽时会碰到深层盐土;播种后要轻轻镇压,保墒防盐。”他手里的播种器精准地将裹着种衣剂的西坡6号种子送入土中,黄色的种子在白色的盐碱地里格外显眼。农户们学着小电的样子,分工合作,播种、覆土、镇压,有条不紊地推进。妹妹画的种植手册派上了大用场,农户们看不懂文字,就对着漫画一步步操作,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电再现场讲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