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皇城暗流(2/2)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固,李德全吓得浑身一颤,连忙跪倒在地,连连叩首:“圣上息怒,息怒啊!雍王爷或许只是太过谨慎,并非有意怠慢。”
“谨慎?”圣上冷笑一声,怒意未消,“传朕的旨意,令雍王爷即刻启程回京,不得有误!朕倒要看看,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在京城脚下加害皇子!若他再敢拖延,便是抗旨不遵!”
“老奴遵旨,这就去传旨!”李德全连忙应声,起身就要退下。
“等等。”圣上突然叫住了他,拿起案上一本奏折,缓缓翻开,“老八那边怎么样了?这几日朕身体抱恙,命他代为处理朝政,朝堂之上,可有什么异动?”
李德全脚步一顿,脸上露出为难之色,斟酌着说道:“回圣上,老奴听闻,您养病的这几日,忠顺王借着处理朝政的机会,四处拉拢群臣,对那些不依附于他的官员明里暗里打压排挤,排除异己。而且……而且他还借着查抄世家的由头,暗中侵吞了不少家产,中饱私囊,朝堂上下,已有不少非议。”
“啪!”
一声巨响,圣上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书案上,上好的宣纸被震得散落一地。他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起伏,脸上满是雷霆之怒,眼中的寒光几乎要将人冻伤:“好一个忠顺王!朕当初封他这个爵位,就是要他安分守己,断了他觊觎皇位的念想!没想到太子刚走,他就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真以为没了太子,这皇位就该是他的了?简直是痴心妄想!”
李德全吓得浑身发抖,连忙再次跪倒在地,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御书房内的气氛紧张到了极点,烛火摇曳,将圣上愤怒的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显得愈发威严可怖。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轻缓的脚步声,一名小太监捧着一份明黄色的奏折,低着头快步走了进来,将奏折交到李德全手中,又凑到他耳边低声耳语了几句,便躬身退了出去。
李德全连忙起身,将奏折双手奉上,声音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喜悦:“圣上,兵部八百里加急捷报!镇南侯贾环率军攻克漠北金沙城,成功歼灭鞑靼大汗察罕,以及金吉、察哈等部落首领,漠北诸部群龙无首,已遣使上表归顺。如今镇南侯正率领大军班师回朝!”
圣上闻言,眼中的怒火瞬间褪去大半,连忙接过奏折,双手微微颤抖着展开。他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脸上的阴霾渐渐散去,嘴角不自觉地向上扬起,露出了多日来的第一个笑容。那笑容中带着欣慰,带着赞赏,还有一丝如释重负:“好!好一个贾环!果然没有辜负朕的厚望,真是个人才!”他连连点头,语气中满是激动,“等他回京,朕一定要重重赏赐他!”
说到此处,他像是突然想起了什么,脸上的笑容淡了下去,眉头微微蹙起,问道:“对了,宁荣二府的人,如今怎么样了?”
李德全躬身回道:“回禀陛下,荣国府史老太君年事已高,又经不住抄家的打击,已于半月前病逝。宁国府贾珍、荣国府贾赦等人,因罪证确凿,已按律法判了斩刑,秋后问斩。贾政因纵容家人作恶,治家不严,被判流放三千里,押往苦寒之地。其余有爵位者,尽数削爵为民;无爵位者,大多关押在大理寺大牢。至于府中女眷,年轻者发卖为奴,年长或不堪受辱者,已有数人自尽身亡,皆已按律处置完毕。”
圣上沉默了许久,脸上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惋惜,有痛心,也有一丝无奈。他缓缓坐下,叹了口气:“朕也没想到,当年赫赫扬扬的宁荣二府,子孙后代竟如此不堪,落得这般下场。罢了,念在元妃当年侍奉宫中多年,勤谨恭顺,也念在贾环此次立下大功,为国分忧的份上,就网开一面吧。”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缓和了一些:“传朕的旨意,将荣国府被关押的众人尽数释放,免其罪责。贾政免去流放之刑,贬为庶人,永不录用。荣国府祭田、家庙等财产,尽数发还,允许其后人好生打理。至于荣国公夫人史氏,依旧按照国公夫人的礼制下葬,赏赐纹银千两,命其后人妥善安置,不可怠慢。”
“老奴遵旨!”李德全连忙应声,躬身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再次恢复了平静,圣上独自坐在龙椅上,手中捧着那份捷报,眼神复杂,心中五味杂陈。丧子之痛仍在,朝堂暗流涌动,皇子各怀心思,唯有贾环的捷报带来了一丝慰藉。他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不知在思索着什么,殿内的烛火依旧明亮,却照不进那深不见底的帝王心事。
而此刻,千里之外的山东境内,一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正沿着官道缓缓前行。玄甲鲜明,旌旗飘扬,“贾”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气势恢宏。一名身着银甲的年轻将领领兵前行,面容俊朗,眼神锐利,眉宇间带着一丝久经沙场的刚毅与沉稳。他正是刚刚平定漠北,班师回朝的镇南侯贾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