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重生之从高考状元到权力巅峰 > 第131章 深夜的账本

第131章 深夜的账本(2/2)

目录

轮到陈默发言时,他先是照本宣科地肯定了文件的重要性,然后话锋一转,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精准的穿透力:

“学习文件,关键在落实,在查找我们自身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我注意到文件里重点提到了对地方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监控和化解。结合我们安水的情况,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

他顿了顿,看到高启盛微微皱起了眉头,王友全脸上的笑容也淡了些。刘志国则推了推眼镜,示意他继续。

“我县城市信用社,作为本地重要的金融平台,其资产质量至关重要。我这里有一些公开可查的数据,比如近三年来信用社的主要贷款投向、本地几家主要企业的经营状况报告(虽然有些是几年前的),以及全县工业产值的变动情况。”

陈默没有看任何资料,数据却信手拈来,“我简单做了个交叉分析和趋势推演,发现信用社的贷款集中度相当高,其中对县纺织厂及其关联企业的贷款占比尤其突出。而根据纺织厂公开的、极其有限的经营数据(还是前年的),其盈利能力连年下滑,资产负债率恐怕早已超过警戒线。由此可以做一个保守估计……”

他缓缓报出了一个数字,是关于城市信用社可能存在的潜在坏账规模估算。

这个数字一出来,会场一片寂静!

王友全脸色瞬间变了,张口就想反驳。高启盛抬手制止了他,脸色阴沉。

而坐在角落里的财政局副局长钱有根,猛地抬起头,难以置信地看着陈默,额头上瞬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陈默推算出的那个数字,与他私下凭借零碎信息估算的、不敢说出口的数字,惊人地接近!这位年轻的陈县长,仅凭一些公开的、残缺的数据,就能推算出如此接近真相的结果?这业务能力、这对数据的敏感度,太可怕了!

刘志国深深看了陈默一眼,然后严肃地说:“陈默同志提出的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很尖锐。金融风险无小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志国同志,会后你们财政局,会同审计部门,要尽快对县里的金融资产状况,尤其是城市信用社,进行一次摸底!”

会议在不寻常的气氛中结束。众人心思各异地离开会场。

陈默故意放慢脚步,在楼梯拐角处,“偶遇”了同样落在后面的钱有根。老钱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陈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与他并肩往下走,在快到一楼门口时,仿佛自言自语般轻声说了一句:“钱局长,数据这东西,虽然有时候会被粉饰,但它的底层逻辑不会骗人。金融风暴要是真来了,先沉的,肯定是那些底子本来就薄,还被人掏空了的船啊。”

说完,他看也没看钱有根,径直走出了办公楼。

钱有根僵在原地,看着陈默消失在春日的阳光里,脸色变幻不定。陈默的话,像一把锤子,敲打在他心上。

他知道陈默指的是什么——纺织厂,那个被高家视为禁脔,实际上早已千疮百孔的“破船”!而城市信用社,就是被这条破船拖着,一步步滑向深渊!

那一整天,钱有根都魂不守舍。晚上回到家,他饭也吃不下,一个人在昏暗的书房里坐了很久,烟灰缸里堆满了烟头。

他想起自己年轻时投身财政工作的理想,想起这些年看到的种种不堪,想起高家那些人的嚣张和王友全之流的嘴脸,又想起陈默那双似乎能看透一切的眼睛和那句关于“沉船”的话。

良知、恐惧、压抑多年的愤懑,在他内心激烈地搏斗着。

直到深夜,万籁俱寂。钱有根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颤抖着手,从衣柜最底层一个旧箱子里,翻出一个用油布包得严严实实的文件夹,里面是几年前他利用职务之便,偷偷复印下来的部分纺织厂真实账目的一角,上面清晰地记录着几笔与“永盛运输公司”的异常资金往来和几处被严重低估的固定资产。

他不敢再多看,像做贼一样,披上外套,趁着浓重的夜色,悄悄摸到了县政府宿舍楼。

确认四周无人后,他将那个油布包,飞快地从陈默宿舍的门缝底下塞了进去,然后头也不回地消失在黑暗中。

第二天清晨,陈默起床开门,准备出去晨跑,脚底踩到了一个硬物。他低头一看,是一个油布包。

他弯腰捡起来,回到屋里,打开。当看到里面那些账目复印件的内容时,他的瞳孔微微收缩。

关键证据,以这样一种方式,送到了他的手上。

拿着这叠沉甸甸的纸,陈默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渐渐苏醒的县城。举报?现在还不是时候,打蛇不死,反受其害。高家在安水经营多年,树大根深,仅凭这点账目,恐怕难以撼动。

他需要等待,或者,创造一个能让这些证据发挥最大威力的时机。

“风暴……”陈默喃喃自语,眼神锐利如刀,“看来,得想办法,让这场风暴来得更猛烈些才行。”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