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棋局与破局点(2/2)
叶辰没有大包大揽,而是突出了工作的艰巨性和机遇的宝贵,将决策的压力和诱惑同时摆在了罗建明面前。
罗建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不得不承认,叶辰描绘的这幅蓝图极具吸引力。
作为一个在连坞经营多年的书记,他何尝不希望能在自己任上留下一些能拿得出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大手笔?
这比在具体改革措施上与叶辰纠缠,显得格局大得多。
如果项目成功,主要的政绩自然归于他这个一把手。
而且,叶辰将项目定位在生态、交通、旅游这些争议较小、符合主流政策的领域,规避了敏感的利益调整,阻力会小很多。
“嗯……”罗建明终于开口,语气凝重而带着一丝决断,“叶县长这个思路,确实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抓机遇,谋发展,是我们党委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再难,只要对连坞有利,我们也要试一试!”
他一锤定音,“这样,成立一个‘连坞县重大项目谋划领导小组’,我亲自担任组长,叶县长任常务副组长,负责牵头抓总,相关常委和部门负责人作为成员。”
“立即启动‘清江流域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项目的概念性规划和研究论证工作,要快,要实!需要协调上级资源的,叶县长和我都可以出面。”
“好的,罗书记!我一定全力以赴,在您的领导下,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叶辰立刻表态,心中松了一口气。
第一步,成了。他将自己定位为执行者,牢牢地将罗建明绑在了这个项目的战车上。
消息传出,连坞官场再次震动。这个突如其来的宏大计划,瞬间冲淡了之前关于试点工作节奏的微妙争论。
赵立春等人有些措手不及,他们擅长在具体事务上设置障碍,但在这种关乎全县发展大局、由一二把手共同推动的战略面前,一时难以找到反对的着力点,反而不得不表现出积极支持的态度。
叶辰迅速投入新的工作。他调兵遣将,组织精干力量,同时亲自带队跑市里、赴省城,向发改委、交通厅、水利厅、文旅厅等部门汇报沟通,了解政策动向,争取指导支持。
他的老师,省发改委主任徐箐,也在这个过程给予了关键的点拨和引荐。
就在叶辰为重大项目奔波之际,林筱筱来到了连坞。
这次她不是私下探望,而是以省报副社长的身份,前来对连坞的基层治理试点和新的发展构想进行专题调研采访。
她的到来,既是对叶辰工作的某种声援,也为连坞带来了更高的媒体关注度。
晚上,叶辰终于抽出时间,在一家安静的茶馆与林筱筱见面。
连日奔波让他脸上带着倦容,但眼神依然明亮。
“看你累的。”林筱筱递给他一杯热茶,语气带着心疼,“这个重大项目,听起来很美,但担子也太重了。”
叶辰喝口茶,笑了笑:“担子重,但方向对了。而且,这次罗书记是组长,很多协调工作反而比之前容易了。这步棋,看来是走对了。”
林筱筱看着他,眼神复杂:“你总是能找到破局的办法。但我感觉,这像是另一场更大风暴前的平静。项目一旦真正启动,涉及的利益方更多,更复杂。”
叶辰点点头:“我知道。但这是阳谋,是发展的大势。只要我们自己行得正,站得稳,为了连坞的未来,再大的风浪也得闯。”他顿了顿,看着林筱筱,“谢谢你过来。”
林筱筱微微一笑:“我不是为你个人而来,是为了连坞的故事而来。不过,看到你还能这么有冲劲,我很高兴。”
送走林筱筱,叶辰独自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夜凉如水,他的头脑异常清醒。重大项目的谋划,暂时转移了内部的矛盾,为他赢得了喘息和布局的空间。
但他知道,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项目的论证、资金的争取、利益的平衡、实施的艰难……每一关都布满荆棘。
他与罗建明之间,也只是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宏大的博弈舞台。
然而,这一次,他手中握着的,是连坞未来发展的钥匙,是凝聚了更多共识和期望的旗帜。
他感到肩上的责任前所未有地沉重,但内心的方向,也从未如此清晰和坚定。
连坞的这盘棋,因为他落下的一颗关键棋子,已然风云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