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新棋局与破局点(1/2)
回到连坞的叶辰,并未急于展现党校学习的“成果”,也没有立刻抛出脑海中那个关于重大项目的构想。
他深知,在罗建明已然收紧的权力缰绳下,任何冒进的举动都可能被视为挑衅,导致计划夭折。
他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用一种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将这颗棋子落在棋盘上。
回归后的第一次书记办公会上,叶辰的表现无可挑剔。
他认真听取了近期各项工作汇报,对罗建明强调的“稳定”和“从实际出发”频频点头,只在讨论具体问题时,才谨慎地提出一些基于党校学习心得的技术性建议,比如在某个民生项目上引入更精细化的绩效评估方法,语气谦和,完全是一副补充和完善的姿态。
罗建明对此表示认可,会场气氛看似和谐。
但叶辰在等待。他需要找到一个能将罗建明自身利益与连坞发展大局捆绑起来的切入点,让这个重大项目不再是“叶辰的想法”,而成为“连坞的机遇”,甚至是“罗书记的政绩”。
机会出现在一次关于全县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务虚会上。
当讨论到连坞未来五年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增长点时,与会者大多围绕现有的农业、小型制造业和初步开发的旅游业打转,缺乏能让人眼前一亮的突破性思路。
罗建明听着汇报,眉头微蹙,显然也对这种按部就班的规划不甚满意,却又苦于没有更好的方向。
叶辰知道,时机到了。
他清了清嗓子,在得到罗建明示意后开口,语气平和而沉稳:“罗书记,各位同志,刚才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
“我在党校学习时,也在不断思考我们连坞的未来。我们连坞生态资源丰富,尤其是清江流域,水质优良,两岸风光秀丽,但目前的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我们的交通瓶颈依然突出,制约了资源外运和旅游发展。我们的民生基础设施,对比发达地区,还有很大差距。”
他先客观陈述了问题,然后话锋一转:“同时,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和政策走向时,得到一个重要信息。”
“为应对当前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国家层面很可能在近期出台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一揽子政策,重点就指向了交通、水利、生态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这不仅仅是应对短期经济波动的举措,更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长远之策。”
他观察到罗建明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专注起来。其他与会者也停止了窃窃私语。
叶辰继续推进,将构想和盘托出:“我在想,我们连坞能不能提前谋划,抢抓这个可能到来的历史性机遇?比如,我们是否可以构思一个综合性的‘清江流域生态治理与旅游开发’重大项目?”
“这个项目可以包含几个子项:一是争取将省道S206连坞段升级改造项目纳入省里的盘子,打通外联通道;二是系统规划清江流域的生态护岸、污水处理和景观提升工程,夯实生态本底;三是依托清江山水和我们县里的红色文化、民俗文化资源,打造一条高水平的生态旅游廊道,配套建设相应的服务设施。”
“这不仅能直接拉动投资、改善民生、保护环境,更能为连坞培育一个可持续的绿色支柱产业,彻底改变我们县的发展格局!”
他没有提这是自己的“策论”,而是将其包装成基于政策研判和连坞实际的“集体智慧”和“发展思路”。
他刻意避免使用过于激进的语言,而是强调项目的“综合性”、“基础性”和“可持续性”,这些词汇更容易被罗建明接受。
会场一片寂静,随即响起了低低的议论声。
这个构想确实超出了他们日常讨论的范畴,视野和格局都太大了。
罗建明没有立刻表态,他手指间夹着烟,缓缓吐出一口烟雾,目光深邃地看着叶辰:“叶县长这个想法……很有想象力。也符合国家可能的政策方向。”
他停顿了一下,提出了关键问题,“但是,这样的重大项目,投资规模恐怕是天文数字吧?资金从哪里来?上级能支持多少?我们连坞的配套能力跟不跟得上?可行性有多大?”
这些问题都在叶辰预料之中。他从容应答:“书记,您的问题都切中要害。资金确实是核心问题。”
“但我分析,如果国家政策出台,必然会有一部分中央预算内资金和省级配套资金。”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拿出高质量、能打动人的项目规划和前期论证,最大限度去争取这些资金。”
“同时,我们也可以探索市场化运作,比如在旅游开发部分,吸引有实力的社会资本参与。”
“至于配套能力,这正是我们需要提前加强的,比如成立高规格的项目筹备领导小组,集中力量做好前期工作。”
“可行性方面,我认为关键在于我们的项目设计是否精准,前期工作是否扎实。这件事难度很大,但机遇可能稍纵即逝。如果做成了,对连坞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