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层布局与剑指未来(1/2)
初秋的省城,夜色阑珊。
位于省委大院的3号别墅里,灯火通明,却静默无声。
这里是省纪委书记林国栋的家。
与往常不同的是,今晚的书房兼小餐厅里,聚集了几位足以影响一省政治气流的人物。
林国栋坐在主位,神态平和,亲自执壶为客人斟茶。
坐在他左手边的是省委组织部部长杨东,面容清癯,眼神锐利中带着审慎;
右手边则是照海市市长成汉雯,一位干练利落的女干部,当然也是林系的核心。眉宇间既有女性的细腻,更有不输男子的决断气魄。
作陪的还有省委秘书长,沉默寡言,却将每一句对话都听在耳中。
话题并未一开始就切入核心,而是如同溪流漫过石滩,先从宏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谈到近期中央强调的高质量发展与深化改革的决心,再自然过渡到本省落实中央精神的一些具体举措。
氛围看似闲适,但在座诸君都明白,每一句看似随意的交谈,都可能蕴含着更深层的意图。
“……所以,关键还是在人。”成汉雯市长适时地将话题拉近,她看向林国栋和杨东,语气沉稳,“尤其是基层一线的掌舵人,有没有吃透精神,有没有担当魄力,直接关系到政策落地的成效。”
“就拿我们照海下辖的连坞县来说,‘清江项目’能从一张白纸,走到现在实质性动工、专项债资金到位,叶辰同志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决定性的。”
她略微停顿,观察了一下林、杨二人的神色,继续道:“不过,罗建明同志病愈回来后,心态上可能更求稳了。”
“现在连坞是‘书记病愈初归,县长临时主持’,这种格局对于一个正处在攻坚爬坡关键期、投资数十亿的大项目来说,存在不确定性。”
“长期的战略定力,攻坚克难的魄力,可能会因为权责不够明晰而受到影响。”
杨东部长微微颔首,指节轻轻敲击着光滑的红木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汉雯市长说到了点子上。”
“叶辰这个同志,我们组织部也一直在关注。从推行基层治理改革,到顶住压力谋划‘清江项目’,再到化解匿名举报危机,甚至在面对晓峰同志这样省里下去的挂职干部时,表现出来的政治成熟度和工作能力,都是有目共睹的。”
“让他‘转正’,主持连坞全面工作,我个人认为是合适的,也是必要的。”
他话锋一转,提出了关键问题:“但是,书记、市长,给叶辰配一个什么样的县长,至关重要。”
“一个好的搭档,能形成合力,攻坚克难;若是搭配不好,内耗起来,再好的蓝图也可能搁浅。这个人选,必须慎之又慎。”
书房内安静了片刻,茶香氤氲。所有人的目光,包括一直沉默的省委秘书长,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成汉雯和林国栋。
成汉雯深吸一口气,她知道,自己思虑良久的建议,到了该抛出的时候了。她坐直了身体,声音清晰而坚定:“杨部长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关键。关于县长人选,我有一个或许有些大胆,但经过深思熟虑的建议——我认为,现任连坞县纪委书记,陆亦可同志,是接任县长的最合适人选。”
“陆亦可?”杨东部长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并未打断,只是示意她继续说下去。连林国栋执壶的手也微微一顿,抬眼看向成汉雯,目光深邃。
“是的,陆亦可。”成汉雯条分缕析,阐述理由,“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她与叶辰同志有着长期共事形成的、经过考验的默契。”
“尤其是在上次针对叶辰同志的匿名举报风波中,陆亦可同志领导的县纪委,立场坚定,调查深入,为迅速厘清事实、还叶辰同志清白提供了关键支撑。”
“这种在斗争中结成的政治信任,比任何磨合都来得牢固。”
“第二,”她加重了语气,“陆亦可同志长期从事纪检工作,其个人廉洁自律的形象,坚如磐石。”
“由她转任县长,等于是给新一届县政府班子贴上了一个‘清廉’的标签,能从根本上杜绝许多潜在的廉政风险,成为叶辰同志推进改革、触动利益时最可靠的‘防火墙’和‘护盾’。”
“有她在,任何想从廉政问题上攻击连坞班子的人,都得掂量掂量。”
“第三,”成汉雯继续深入,“纪委工作锻炼出的,是强大的原则性、执行力和洞察力。”
“她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依规依纪依法处理问题。这种能力运用到政府工作中,将能确保县委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并能提前预警和规避许多执行层面的风险。”
“可以说,叶辰同志擅长战略谋划和开拓创新,是‘发动机’;陆亦可同志严谨细致、原则性强,是‘稳压器’和‘安全阀’。他们二人的搭配,是典型的优势互补,能形成一个极具战斗力的核心。”
杨东部长听完,之前的讶异已经转化为深深的思索,他缓缓道:“汉雯市长这个角度……很新颖,但也确实切中要害。”
“纪委书记转任政府主官,在我省近年来的干部任用中确实比较少见,但这步棋若是走好了,妙用无穷。”身为陆亦可的舅舅,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李富国接话道。
他看向林国栋,“林书记,您看呢?”
林国栋将紫砂壶轻轻放下,目光扫过众人,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定鼎般的分量:“汉雯同志的分析,很透彻。叶辰和陆亦可这个组合,看似非常规,实则抓住了当前连坞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不仅需要发展,更需要廉洁、高效、安全的发展。”
他顿了顿,阐述其深远意图:“这个安排的深层意义在于,它是要在连坞打造一个‘党委坚强领导、政府高效执行、纪律刚性保障’三位一体的权力运行样板。”
“其目标,不仅仅是推动‘清江项目’,更是要借此机会,彻底净化、优化连坞的政治生态,为我们省基层治理改革,探索一条‘发展’与‘廉洁’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新路。”
“陆亦可的转任,本身就是向全省干部释放一个强烈信号:组织重用和保护的,是那些忠诚、干净、有担当的干部,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坚守原则、维护大局的干部。”
“操作上,”林国栋看向杨东,“虽然有特殊性,但陆亦可同志本身就是县委常委,符合任用条件。”
“关键在于把道理讲透,把方案做周密。组织部要牵头,做好与照海市委的沟通,尤其是要统一好市委主要同志的思想。”
“对于建明同志,要妥善安排,充分肯定他过去对连坞的贡献,做好思想工作,平稳过渡。”
杨东立刻领会:“老林啊,这你放心。我们会立即启动相关程序,进行必要的酝酿和考察,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