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高层布局与剑指未来(2/2)
大局已定。接下来的谈话,氛围轻松了许多。
众人又就一些具体的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阻力进行了简短的交流。
晚宴正式开始,话题也随之转向更家常的方向。
宴席散后,成汉雯坐在返回照海的车上,望着窗外流光溢彩的省城夜景,心中已然有数。
她拿出手机,斟酌片刻,给叶辰发去了一条信息,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叶辰同志,近期省委市委对连坞工作,尤其是对你个人的表现,评价很高。”
“望你戒骄戒躁,稳住心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尤其是‘清江项目’的推进。更大的责任和考验,或许就在前方。”
信息的余波,很快便荡漾到了连坞。
叶辰收到短信时,正在办公室里审核一份生态护岸的施工图。
他反复看了几遍那条信息,内心波澜涌动,但脸上依旧平静。他放下手机,走到窗前,望着楼下县委大院里的灯火。
更大的责任……他明白这四个字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个人职务的变迁,更是连坞未来走向的托付。
几乎在同一时间,县纪委书记陆亦可也接到了来自自己的舅舅,省委秘书长李富国的、语气含蓄却指向明确的电话。
“亦可啊,纪检口到这个位置就行了,你也应该加加担子了,我们几个叔伯商量了一下,年末吧,正处得到位了。”
“我明白了舅舅。”
挂断电话后,她独自在办公室里坐了许久,面前还摊开着一份未看完的信访件。
她的表情一如既往的冷静,但微微抿起的嘴角和更加锐利的目光,透露了她内心的不平静。
她拿起笔,在日历上某个不远的日子,轻轻画了一个圈。
山雨欲来风满楼。
省委组织部考察组即将到来的消息,如同一声无声的惊雷,在连坞狭小而敏感的官场圈子里迅速传开,激起了千层浪。
刘国栋几乎是第一时间冲进了叶辰的办公室,难掩兴奋之色:“县长!消息……消息是真的吗?”他搓着手,脸上洋溢着激动。
叶辰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喜怒,只是平静地提醒他:“国栋,考察组来不来,是组织的事。我们的任务,是把手头的工作做好。‘清江项目’一天也不能耽误,各项日常工作更不能乱。通知下去,近期所有会议、汇报,务必更加务实、严谨。”
“是!我明白!”刘国栋用力点头,立刻领会了叶辰“稳”字当头的用意。
相比之下,县委办主任赵立春的办公室,则笼罩在一片低气压中。
他坐在椅子上,手指间的烟快要燃尽却浑然不觉,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叶辰上位,他尚且可以安慰自己时运不济;但陆亦可转任县长?这对他而言,简直是噩梦般的组合。
没有人比他更清楚,那位铁面无私的陆书记手里,掌握着多少关于他们这个圈子的“黑材料”。
一旦她掌握了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赵立春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连挂职的副县长叶晓峰,也敏锐地察觉到了风向的变化。
他主动来到叶辰办公室,汇报了近期的协调工作,态度比以往更加谦逊和务实,言语间明确表达了希望“在叶县长领导下,为连坞多做实事”的意愿。
而在县纪委那栋相对独立的小楼里,陆亦可主持了一次内部会议,部署近期的执纪监督重点,尤其强调了对“清江项目”各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
她的语气依旧冷冽,条理依旧清晰,但一些细心的下属发现,陆书记今天的话,似乎比平时更多了几分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风暴来临前,连坞的各方势力都在重新评估、重新定位,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息。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叶辰和陆亦可,不约而同地来到了清江岸边。
生态护岸示范段已初见雏形,新砌的生态砖在夕阳下泛着温润的光泽,江水奔流,带着勃勃生机。
两人隔着几步远的距离,望着同一个方向。没有寒暄,没有祝贺,甚至没有提及那场正在酝酿的人事巨变。
沉默了许久,叶辰缓缓开口,声音平静:“清江的水,看起来比去年更清了。”
陆亦可目光凝视着江水,接口道:“但水下的暗流,也不会少。工程越大,触及的利益越深,未来的阻力只会更强。”
叶辰转过头,看向她坚毅的侧脸:“所以,更需要一把能斩断乱麻的快刀,和一个能挡住明枪暗箭的坚盾。”
陆亦可终于也转过头,与叶辰的目光在空中交汇。那一瞬间,无需更多言语,他们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了然、决心,以及那份共同为脚下这片土地负责的沉重使命。
夕阳将两人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射在初具规模的堤岸上,仿佛两个即将携手扛起未来巨鼎的剪影。
连坞的历史,即将翻开由他们共同执笔的、崭新的一页。
前方,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是更艰巨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