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定风波(1/2)
匿名帖子的出现,像一粒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照海市小小的政治圈子和关注时政的民间层面,确实激起了一些议论。
虽然尚未形成舆论风暴,但那“嗡嗡”的杂音已然可闻,带着质疑与观望的气息,悄然弥漫。
叶辰对此保持了极大的克制与冷静。他严格按照对秘书小陈的指示,没有大张旗鼓地组织“反击”,也没有在公开场合对此事发表任何评论,仿佛那篇帖子从未存在过。
但他内紧外松,一方面让网信部门按照预案,适时通过官方渠道释放了一些关于高新区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注重风险防控的正面信息,如召开专家咨询会、严格项目准入标准等,以事实进行温和的对冲,
另一方面,他加强了对内部工作纪律的强调,尤其是在数据管理和信息保密方面,再次敲响了警钟。
他知道,这种时候,任何过激的反应都会显得心虚,反而落人口实。
沉住气,做好自己的事,是最好的防御,也是最有力的进攻。
几天后,在一次高新区前期工作领导小组的内部周例会上,科技局局长在汇报研发投入提升方案时,语气中不免带上了几分因外界质疑而产生的焦躁,提出是否应该先集中资源打造一两个“亮点项目”,以快速回应舆论。
叶辰听罢,轻轻放下了手中的笔,目光平静地扫过与会众人。
“同志们,”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稳定人心的力量,“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急着去点亮几盏灯给别人看,而是要耐着性子,把我们脚下的地基,一尺一寸地夯实。外界的议论,无论是善意的提醒还是恶意的揣测,我们都应该听,但绝不能乱了自己的方寸。”
他拿起那份研发投入提升方案,语气转为严肃:“研发投入的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的是长效机制,是培育创新的土壤。指望靠堆砌一两个项目来装点门面,那是舍本逐末,即便暂时堵住了别人的嘴,也骗不了我们自己,更骗不了未来评审专家的眼睛。”
“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稳步提高。这需要时间,需要耐心,更需要定力。”
他看向科技局局长,眼神锐利而坚定:“方案的方向是对的,就按照这个思路,扎扎实实地去推动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去落实各项激励政策,去营造鼓励创新的氛围。至于外界的噪音,交给时间和我们未来的成绩去回答。”
科技局局长面露惭色,随即郑重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市长。是我们有些心浮气躁了。”
叶辰又将目光转向发改委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负责人:“选址和产业规划也是如此。不要因为有人唱衰,就急于求成,仓促拍板。科学的比选、严谨的论证,一步都不能少。我们要对的起脚下这片土地,对得起照海的未来。”
他的这番话,如同定海神针,瞬间稳住了会议室里些许浮躁的气息。
与会者们重新意识到,他们正在从事的是一项长远的事业,不能被眼前的小风浪带偏了航向。
会后,叶辰特意留下了政策研究室的李博主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