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重生之警途重启,我要纵横官场 > 第153章 准备扬帆起航!

第153章 准备扬帆起航!(1/2)

目录

初秋的阳光透过厚重的窗帘缝隙,在市政府一号会议室光洁的地板上投下一道狭长的光带。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凝重。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只坐了寥寥数人,却汇聚了照海市最高决策层的核心——市委书记顾同、市长成汉雯,以及分管组织、纪委、财政的副书记和常务副市长叶辰。

这是一次小范围的高新区战略方向专题汇报会,规格之高,气氛之严肃,远超平常。

叶辰站在演示屏前,身姿挺拔如松。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因为省委书记意外召见和身世揭秘而残留的波澜,将全部精力聚焦于眼前的汇报。

屏幕上,“照海国家级高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构想”的标题简洁而有力。

“顾书记,成市长,各位领导,”叶辰的声音沉稳清晰,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基于前期深入调研和对标分析,我们一致认为,照海若想在国家级的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必须摒弃常规路径依赖,走一条‘内生性创新’与‘传统产业高新化’的差异化竞争道路。”

他操控着ppt,画面切换到一张清晰的对比图。

“与临港、苏南等依靠区位优势、主打外向型和前沿技术引进的模式不同,我们照海的最大依仗,在这里——”

他的激光笔红点落在图表的核心区域,“是我们几十年积累的制造业底蕴、庞大的熟练产业工人队伍,以及正在改革中焕发活力的国有企业。我们的高新区,不应该也绝不能仅仅是招商引资的‘政策洼地’,它更应该是激活我们自身内生动力、培育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创新雨林’。”

接着,他详细阐述了“智造赋能”、“硬科技”、“专精特新”这三个核心支柱。

他没有空谈概念,而是辅以扎实的数据和初步的案例:理工大学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研发积累,市属重型机械厂对智能化改造的迫切需求,以及几家改制后焕发活力的中小企业在特定零部件领域展现出的技术突破潜力。

“我们将重点聚焦在高端装备基础零部件、特种新材料、工业嵌入式软件等方向,”

叶辰的激光笔在产业链图谱上移动,“这些领域,技术壁垒高,需要长期积累,恰恰能发挥我们产业工人素质高、制造基础扎实的优势,避免了与临港在消费电子、生物医药等热门赛道上的正面冲撞。更重要的是,这与国家当前强调‘制造强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的战略方向高度契合!”

他展示了初步拟定的技术攻关清单和潜在产学研合作项目,每一项后面都标注了对应的本地高校或科研院所资源,以及可能承接转化的企业对象。

汇报逻辑严密,层层递进,既有宏大视野,又深扎根于照海土壤。

汇报完毕,叶辰关闭激光笔,微微颔首,给在座的领导们留出思考和提问的时间。

会议室里一片寂静,只有窗外的隐约车流声传来。

成汉雯市长首先打破了沉默,她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中带着赞赏与支持:“叶辰同志这个思路,我认为非常精准,也非常及时!”

她的声音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清晰,“这完美地避开了与临港等地的正面竞争,将我们自身的短板——传统产业比重高——通过‘高新化’改造,转化为了独特的比较优势。”

“如果这条路能走通,照海的产业转型升级将不是修修补补,而是脱胎换骨!我完全赞同这个战略方向。”

她的表态,为叶辰的构想注入了第一股强大的支持力量。

众人的目光随之聚焦到一直沉默不语的市委书记顾同身上。

顾同靠在椅背上,双手交叉放在桌前,脸上看不出喜怒。

他目光深邃,仿佛在权衡着每一个字的重量。良久,他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思路,确实新颖,也很有见地。敢于另辟蹊径,不随大流,这本身就需要魄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